“我的新房子就在鎮上,走兩步就有菜市場,以后住進去既舒服又方便。”11月18日上午,嘉興南湖區鳳橋鎮大星村的蔡大爺談及生活的變化,話語里滿是藏不住的興奮。
這一變化,得益于鳳橋鎮土地全域整治項目的推進。該項目涉及鳳橋鎮大星村、新民村、茜柳村及高速公路沿線區域,包含建設用地復墾、綠色農田建設、河道綜合整治、農村公路改造提升等多個方面。
69歲的蔡大爺是大星村的低保戶,原來住在建于20世紀90年代的平房里,面積約90平方米,硬件設施相對落后。在得知村里的土地整治項目后,他毫不猶豫簽下搬遷同意書,并選擇鎮上的安置小區現房。根據鳳橋鎮公寓房安置相關文件,蔡大爺享受面積補足政策,一人戶可以分配到120平方米的住房。
除了居住條件改善,他每年還能獲得近3000元的土地流轉費。“年紀大了,農活干不動了,但每年有這筆收入,心里踏實。”蔡大爺笑著說。
大星村黨委書記汪玲香介紹,該村的土地整治項目已開展兩期。以一期為例,共涉及3個村民小組,搬遷率達到94.8%。村民搬遷意愿較強,一方面是因為房屋建新率低,多數房齡超過30年;另一方面是村民們希望通過搬遷改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目前,一期項目已完成土地流轉1100畝。汪玲香表示,村里已經對該區域土地進行規劃,計劃形成以糧油作物種植為主的產業布局,并引入第三方機構運營。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還能為村民創造更多“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在土地全域整治項目穩步推進的背后,財政資金猶如“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提供支撐。嘉興市財政局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鳳橋鎮土地全域整治項目自2023年啟動以來,已經到位專項債券資金6.7億元。
“項目將建設用地復墾約700畝、綠色農田項目區約2500畝……”鳳橋鎮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辦公室副主任沈林樵介紹,通過綜合整治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有助于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鄉融合步伐。
今年初以來,嘉興市加強鄉村片區組團項目的儲備、申報和管理,推動符合條件的項目申報專項債券,加大城鄉融合的多元化資金投入力度。鳳橋鎮土地全域整治項目刷新建設“進度條”、秀湖新城國家級全域土地整治示范項目快速推進、南湖區大橋鎮東區三村全域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蹄疾步穩……今年嘉興已為9個鄉村片區組團類項目安排專項債券額度9.48億元,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記者從嘉興市財政局了解到,鄉村片區組團類項目債券資金投向聚焦土地綜合整治、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四大領域。在發行方式上,根據申報項目實際情況,靈活設置5年、7年、10年、15年和20年5個期限品種。其中,5年期以上中長期債券占比超60%,與項目建設周期特性高度匹配,并且債券平均利率僅為1.86%,遠低于市場同期融資利率水平,有效降低了項目綜合融資成本。
此外,嘉興市創新“專項債+財政資金”模式,通過專項債疊加“多田套合”激勵,推動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空間布局層層套合。值得一提的是,嘉興市在全省首創土地綜合整治“一塊地”集成改革,積極爭取政策性金融資金,通過“專項債+授信融資”,推動跨鄉鎮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目前已獲得政策性銀行授信資金225.1億元。
“真金白銀”的投入,有力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增收致富,為區域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嘉興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創新財政資金整合與投入機制,優化支出結構,優先保障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以及現代農業與產業平臺建設,助力繪就城鄉融合新圖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