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GDP預計增長7% “藥都”亳州今年準備這么干
人民網合肥1月16日電(記者韓震震)2023年取得哪些成績?2024年又該怎么干?1月16日,在亳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亳州市市長秦鳳玉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關于“藥都”2023年工作回顧、2024年重點工作、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內容引人關注。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
一年來,亳州穩中求進,交出了極為不易的發展答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2220億元、增長7%,三次產業比優化為12.9:34.3:5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蒙城縣、利辛縣、譙城區入圍全省縣域綜合實力30強,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居全省開發區綜合考評30強第13位。
一年來,亳州狠抓項目,積蓄了跨越趕超的強勁動能。落地投資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2個、總投資1570億元,分別增長76%、186%。民間投資增長12.9%、居全省第2位。參與全省開工動員項目284個、總投資1353億元。
一年來,亳州為民惠民,辦成了群眾暖心的實事好事。全面完成50項民生實事和10項暖民心行動任務,民生支出352億元、占比85.2%。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8.8%。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PM2.5平均濃度39.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74%,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92%,均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暢通“民聲呼應”渠道,群眾訴求辦理滿意率99%。
一年來,亳州苦干實干,展現了砥礪奮進的亳州形象。獲評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碳達峰試點城市、康養旅游城市。數智賦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社保待遇領取“無感互認”改革、解決河道灘地歷史遺留民房問題等工作獲國家推廣。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保障性租賃住房、服務業鍛長補短等10項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連續6年入選全國年度改革典型案例。
“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面對2024年,報告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新任務。
對于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報告提出了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均增長8%以上,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省同步增長,城鎮新增就業3.3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糧食產量100億斤以上,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亳州市將主要做好十個方面工作,分別是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突出抓好重大項目攻堅行動、突出抓好科創驅動發展行動、突出抓好改革開放深化行動、全力提升文化創新指數、全力提升綠色發展指數、全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全力提升社會安全指數。
其中,圍繞“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報告提出聚焦“4+6”產業集群發展,緊盯“六一戰略”三年實施規劃年度目標,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力爭實現“1215”目標:凈增規模工業企業不少于100家,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均增長20%以上,規上醫藥制造業、白酒及保健酒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均增長15%以上。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實施“1431”計劃:以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為引領,推進交通道路、市政道路、城市管網、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4個“三年行動計劃”,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打造百萬人口現代化大城市。
圍繞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全方位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建立重大項目清單管理機制,開展大招商,攻堅大項目,為經濟持續向好提供強力支撐。
同時,報告還提出全面推進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和教育鏈、人才鏈有機銜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鍛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努力在深化改革中厚植優勢,在擴大開放中實現共贏。延續歷史文脈,講好亳州故事,建設文化旅游強市。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讓全市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態之美、生活之美。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