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作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發布時間:2024-01-08 14:40:00來源: 江蘇經濟報

  前 言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了中國經濟這艘巨輪2024年乃至更長時期的新航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這一年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經濟回升向好。但是,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仍需克服困難和挑戰,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和挑戰,推動我國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更快地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十二個字——“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擴大內需、新型城鎮化和高質量發展,都屬于“進”。新產業、新消費、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都屬于“立”。進方能促穩,先立而后破。

  作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如何才能真正挑起大梁?2023年12月22日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真正挑起大梁,不僅要體現在經濟增量的貢獻上,還要體現在發展質量效益的領先上、產業與科技的支撐上、國際市場地位的穩固上。一言以蔽之,發展才是硬道理。

  從此次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報告中,記者選擇了與2024年江蘇經濟“進”和“立”緊密相關的五個焦點問題,即: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新型消費、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統籌化解風險,采訪了多位專家,請他們進行深入解讀。

  不久前召開的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24年,我國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24年九項重點任務中,第一項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講話中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傳遞出國家層面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信號。即: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

  2023年江蘇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江蘇要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推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和數字化、服務化轉型,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先發展,積極布局發展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何謂“新質生產力”?研究者指出,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鍵。從經濟學角度看,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高效能、高質量,區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個必須”,其中就包含“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新質生產力,正是在國內外新形勢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戰略選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當前必須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江蘇作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第一高地”、創新資源集聚的科教強省,2024年以及更長時期,應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全省和全國經濟“穩”增長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挑起中國穩定發展的大梁?記者就此采訪了兩位專家。

  【專家觀點①】

  突破科創短板 產業向高向新

  培育專精特新 嵌入城鄉融合

  呂永剛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新興生產力和高階生產力。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即: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時不我待。欲實現“以新促質”,這是戰略必選。

  江蘇一直是全國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壓艙石”,肩負“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重責,有條件也有責任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率先探索,打開更多前沿性、顛覆性的高質量發展新空間。立足省情,面向未來,江蘇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建議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發力突破科創短板。科技創新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最大變量和最大動力源。

  江蘇被總書記寄望要“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立下功勛”。在競逐科技前沿競爭中,必須迎難而上,以硬招實招破壁攀高。基礎研究的厚度決定科技自立自強的高度,進而影響新質生產力的涌現力度。針對基礎研究投入相對不足的短板,要加大基礎研究財政投入強度,激勵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大力推進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戰略科技力量功能、布局拓展。創新型企業是涵養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微觀主體。江蘇企業數量龐大、梯隊完整,但企業創新缺位和邊緣化現象突出。因此,要增強企業創新的穩定預期,健全創新融資機制和風險分攤機制,讓企業減少后顧之憂,舍得投入、敢于創新。江蘇各大產業整體上仍“大而不強”,在關鍵零部件、核心原材料、高端儀器設備、工業基礎軟件等領域,面臨技術“卡脖子”和“斷供”風險。針對科技創新薄弱環節,要主動對接、深度嵌入國家科技創新布局,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重大需求,推進變“卡脖子”清單為科研攻關清單,核心技術的持續突破必將催生一批批新銳企業,打開一個個富有想象力的新質生產力生成空間。

  二是發力產業向高向新。形成產業優勢和產業動能,不斷開辟社會生產力的新質新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產業現代化從農村工業化起步,在自我超越中發展開放型經濟、園區經濟和創新型經濟,從發展輕工業到重化工業,從傳統產業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從引進和跟隨到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從產業中低端到向產業中高端攀升,經歷了一個持續生成新質生產力的躍升過程。蘇州十余年深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藥物產業國內領先,生物藥五項指標全國第一,信達生物12年時間10款新藥獲批;常州圍繞產業創新打造“工業明星城市”,在太陽能光伏、新能源整車制造、動力電池等新賽道實現產業煥新,成為“新三樣”爆發式增長的重大受益者,都是江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圍繞重點產業,搭建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要素,引育創新主體,積極開拓產業新賽道,打造全國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三是發力培育專精特新。擁有大量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企業,是江蘇經濟的突出優勢,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可靠依托。

  今年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中,江蘇入選795家,高居榜首;在科創板上市的江蘇企業數量同樣領跑全國,這些都是江蘇企業創新動能潮涌的集中體現。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更加注重長期主義導向,著力在增強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上下功夫,引導企業沉下心來,鉆研進去,讓專精特新成為更多企業的內生素質。應推動更多企業深耕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鍛造核心技術支撐的基礎創新力和“獨門絕技”。同時,積極拓展工業“四基”內涵,讓芯片、工業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人工智能算法等產品或技術,成為更多專精特新企業的優勢所在;大力發展直接面向市場的專精特新企業,有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可生產直接面向市場的終端產品,或者加強C2M等模式應用,生產符合用戶自身需要的定制化產品,打開更大發展空間。

  四是發力嵌入城鄉融合。江蘇廣闊的城鄉空間,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沃土。

  城鄉融合的過程,也是生產要素在城鄉間流動配置、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由于城鄉間的發展落差,城鄉融合互進必然帶來城市高級要素的“入鄉轉化”,由此打開新質生產力的增長空間。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過程,完全可以成為培育創新平臺、吸引創新要素、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過程。特別是各類創新平臺所具有的創新性、引領性及賦能性、滲透性,會成為產業擴展的觸發點、引爆點。在城鄉融合中培育新質生產力,要強化場景思維,因地制宜打造涵養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應用場景,形成數字經濟、創新經濟、智能經濟、生態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的成長空間。城鄉融合中的新質生產力具有相對性、動態性,一些業已成熟的技術應用于鄉村,帶動既有產業質態的躍升,同樣具有體現生產力高階形態的新質生產力特征,而且可開拓的場景更加多元。

  【專家觀點②】

  創新鏈與產業鏈需高水平深度融合

  巫 強 南京大學江蘇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新質生產力的根本立足點在于“新”,這不僅是強調生產力表現形態與組織方式上的“新”,而且與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形成呼應。江蘇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把握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這兩個關鍵點,強調用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強調科技創新服務于產業創新,形成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高水平深度融合,進而真正培育出蓬勃向上的新質生產力。

  江蘇是科教大省,也是科教強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創新資源豐裕。但在過去,江蘇也始終面臨著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的困擾。盡管近年來涌現出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但總體上江蘇產學研合作還不夠緊,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還不夠高,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程度還不夠深。

  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角度看,江蘇首先要從觀念上明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區別和主次。在創新鏈的范式框架下,科技創新是創新鏈的上游環節,是創新鏈的基礎,主要包括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為代表的創新主體;產業創新是創新鏈的下游環節,是創新鏈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企業、用戶等為代表的創新主體。科技創新必須為產業創新服務,要充分重視并解決科技創新系統的自我異化與內部循環問題;要按照“四個面向”的整體要求,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

  其次,要努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兩個系統的“雙向奔赴”。一方面,要調整好科技創新的“指揮棒”,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成果和績效的評價體系,提高創新鏈下游主體在科技創新方向選擇上的話語權;另一方面,要鼓勵產業創新主體在科技創新主體面前,不怕當“顯眼包”,積極引導江蘇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設企業實驗室,提升自身產業創新水平,勇當科技創新的“出題人”和“閱卷人”。

  再次,要解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之間的制度性堵點和斷點。重點打造科技人員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兩系統之間的“旋轉門”,構建全周期全流程全方位的科技人員考核機制,讓優秀的科技人員既可以走上高校、科研院所的講堂,也可以走進企業的研發生產一線。(王峻峰)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色爽免费无码视频| 欧美麻豆久久久久久中文|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久久久久久中文人妻|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中文字幕性|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大桥久未无码吹潮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