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專家進園培訓 果農學技增收
通遼市開魯縣堅持把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作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關鍵抓手,通過黨建引領、科技賦能,打造產地生態、產品綠色的現代經濟林果產業新格局。
“要想從雞心果上獲得好效益,就得按照果樹的生產節點做好施肥工作,施肥可以增加樹體抗病能力,增加分化花芽能力。”近日,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高級農藝師魏長存來到開魯縣小城子村雞心果標準化示范園現場指導。當地30余名林果技術鄉土專家和林果大戶暢享林果管理“科技大餐”。
“通過專家講課,我學到了春季用肥和坐果時用肥的知識,我們以前都是粗放的追肥、粗放的管理,通過這個培訓,我認識到還得要繼續學習先進技術才能把咱們的雞心果產業做好。”鄉土專家關利軍感慨。
為真正實現“讓專家成為泥腿子,讓泥腿子變成專家”的轉變,開魯縣不僅將外面的林果技術專家“請進來”傳經送寶,還組織鄉土專家、林果大戶“走出去”學習先進的果樹栽培、標準化果園管理、精品鮮食果品等生產技術。
“現在,林果產業的面積在縣域經濟里已經是很大了,我們當前需要做的是提質增效。通過和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合作,請相關專家在每一個生產時間節點來為果農進行實地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讓大家掌握專業技術,把雞心果產業發展,從田間管理一直到進入大型超市,所有的環節做到規范化標準化。也為后續打入高端市場、出口香港、出口國外做一些前端技術上的準備。”開魯縣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作站站長孫世民介紹。
經過幾年的發展,林果產業已成為開魯縣鄉村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的重要支撐。目前,開魯縣果品經濟林已發展到30萬畝,其中優質果品經濟林面積20萬畝,盛果期面積8.3萬畝,年產鮮果12萬噸,畝均收益達8000元。現在全縣能達到標準化果園的大約760個,其中雞心果果園占340多個。(記者 郭洪申 通訊員 楊景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