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城立潮頭──天津經開區十年奮進為城市高質量發展造血供能
驅車沿天津大道一路向東,迎著初升的太陽,由開啟橋橫跨海河,一座充滿活力的產業新城映入眼簾,這便是位于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
作為我國首批國家級開發區,成立39年來,經開區始終在我市特別是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中發揮著主力軍和排頭兵的引領作用。2013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深入經開區更為區域發展擘畫藍圖、指引航向。
十年,春華秋實;十載,砥礪奮進。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深入貫徹落實“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經開區勠力同心、創新競進。在這里,以先進制造業為根基的實體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在這里,以產業金融、平臺經濟、數字創意、智慧物流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有聲有色;在這里,集產業、創新、教育、醫療、文化等于一體,有產業、有生活、有人氣的活力新城初具雛形。
錨定建成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基地中心區和美麗“濱城”核心區的戰略目標,經開區勇立潮頭,持續為城市高質量發展造血供能。
制造業挑大梁
實體經濟節節高升
走進一汽-大眾華北基地,生產車間里,移載機器人、焊接機器人、自動導引運輸車等智能化設備“忙忙碌碌”,平均不到一分鐘下線一輛整車的速度,讓這里充滿“現代科技之風”。
作為經開區汽車產業龍頭企業之一,錨定區域打造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基地中心區戰略機遇,一汽-大眾持續加大在津業務布局。目前,該基地已累計生產近90萬輛整車,年產能達30萬輛。今年一季度下線整車5.1萬輛,同比增長2.2%,有效帶動區域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產值增長與活力提升。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高端制造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天津制造業重要承載地之一,經開區深入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吹響加快建設制造強市號角。
截至目前,已形成汽車及高端裝備、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3個1000億級產業集群和醫藥健康1個500億級產業集群。整車產量占全市總產量的99.9%;生物醫藥產值占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半壁江山”;南港工業區匯集120萬噸/年乙烯項目等百億級項目,成為我市石化產業“壓艙石”和主陣地。2022年經開區工業規模占濱海新區約一半,占全市四分之一。
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為引領,精心謀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眾多“老朋友”爭相“加碼”,不少“新朋友”相繼落戶,區域產業鏈條持續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若用一個詞來形容經開區制造業發展現狀,稱其“家底雄厚”毫不夸張。
經開區的“老朋友”三星系企業目前已在泰達累計投資超70億美元,即使在過去幾年經濟整體下行的不利趨勢下,仍對這里充滿信心,3年積累投資21.5億美元,并有三星SDI動力電池項目落地。
在區域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帶動下,世界500強企業SEW集團、天津雀巢有限公司、奧的斯電梯(中國)有限公司等紛紛增資。緯湃科技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系統亞太區研發總部及中石化北化院等國家級研發轉化平臺等紛紛落地,投建科創研發中心成為眾多內外資企業、科研機構布局泰達的新方向。
正如奧的斯電梯(中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維所說:“經開區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濃郁的智能化氛圍,在這里發展我們底氣十足!”
隨著產業與創新優勢的疊加,經開區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之能也水漲船高。截至目前,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和南港工業區一北一南兩個產業協同發展“最優承載地”為基礎,經開區共引進京津冀協同項目2069個,累計吸引投資6671億元。
前不久,好消息傳來,經開區一季度多數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醫藥健康產業投資額分別增長81.6%、33.7%和21.3%;新開工3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規模1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倍、5.2倍。
催人奮進的發展旋律正在這座產業新城激蕩。
騰籠換鳥
現代服務業有聲有色
身處互聯互通新時代,以先進制造業為根基的經開區深知,立足未來實體經濟離不開創新服務的增值賦能。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經開區開啟“騰籠換鳥”戰略布局,推動服務業與傳統產業跨界融合。
經開區素有“中國商業保理之都”的稱號,如果說金融創新是這里現代服務業的金字招牌,商業保理便是這塊招牌上亮眼的那顆寶石。
目前,經開區匯集了大量優質頭部保理企業,央企背景保理企業占全國近二分之一,國企、500強、上市公司等背景保理企業近百家。經開區保理企業資產總額超1500億元,占全國20%,天津前十大保理企業經開區占比達50%。這里已成為各優質企業落地保理公司的首選之地。
有著“東方西門子”之稱的臥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商業保理項目成功落戶;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國新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一舉增資20億元,將注冊資本提升至70億元……隨著一大批重量級龍頭項目“增丁”不斷,存量商業保理機構持續大手筆增資,金融創新實實在在賦能實體經濟。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
在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推動下,經開區包括商業保理在內的全域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目前,共擁有持牌金融機構158家,是全市唯一且國內少數的金融全牌照區域,并形成1500億元資產規模的商業保理生態,占全國20%;新型資管企業超1400家,管理規模超2萬億元,稅收貢獻近100億元。
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代服務業面寬量大,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等一系列政策、區位、產業優勢,給予了二三產業統籌發展、融合發展的新機遇,經開區也走出了一條以精準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現代服務業特色發展之路。
十年磨一劍,今朝見鋒芒。
如今,以產業金融、平臺經濟、數字創意、智慧物流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在經開區快速成長。50余家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匯聚,互聯網醫療與實體醫藥互融互生;以貝殼(鏈家)、58到家、美團等為代表的生活服務類平臺,以滴滴、摩拜、大眾出行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出行類平臺加速發展,業態潛力不斷釋放;以抖音直播生態產業園、天津市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園(經開區)等電商平臺為主要載體的直播經濟異軍突起,2022年全年營收達19億元……有聲有色的現代服務業正為這片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嶄新動能。
宜居宜業
產業新城綻放芳容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隨著濱海新區首屆向海樂活節開幕,經開區可謂是“人從眾叕”,熱鬧非凡。
海河岸邊震撼人心的百人交響音樂會、流光溢彩的無人機表演、光影炫目的激光秀、色彩斑斕的音樂噴泉、邊逛邊吃的“于響”好市、配合發放的300萬元消費券……僅開幕式活動就累計吸引了30余萬人齊聚。
人頭攢動的活動里,急速上揚的數據中,市井間的煙火氣撲面而來,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一次在經開區找到了落腳點。
從最初33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躍升成為總規劃面積達403平方公里,涵蓋一區十園產業布局,集產業、創新、教育、醫療、文化等于一體的產業新城,成為美麗濱城的核心區,經開區告別單一經濟功能區,堅持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促產,實現了產業、人口、城市間的良性循環。
“這是發展格局與城市定位的全面躍升。”經開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尤天成說,經開區要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高端產業集聚地,更是一座具有人文情懷的產業新城。
4月底,耀華中學濱城學校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美麗濱城核心區“名校矩陣”即將迎來新成員。
天津茱莉亞學院、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天津泰達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落地;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建成運營,永旺、MSD、萬達三大商圈形成;天津濱海新區中醫醫院暨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開診,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改擴建工程開工……
10年來,經開區持續發力教育、醫療、商業、交通等方面,區域均衡協調、一體高效的公共事業服務圈逐漸成形,居民幸福感不斷攀升。
“津沽棒”、濱海文化中心、天津茱莉亞學院、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高鐵濱海站、海河于響文化旅游區等越來越多的網紅打卡地讓人目不暇接。
“要把產業之特融入城市建設,加快打造宜居宜業之城,營造投資更放心、創業更安心、生活更舒心、發展更順心的環境,全面增強區域承載力、吸附力和影響力。”尤天成表示。
大潮激蕩,奮斗不息。
站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在經開區這片熱土之上,一幅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 萬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