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廬:“未來農業”加“數”跑
2月21日,記者走進杭州市桐廬縣桐君街道的梅蓉數字農場,只見一排排新鮮的草莓懸掛在空中,香氣馥郁,誘人垂涎。
“這種全程智能精準化種植的草莓易于管理,表面光潔無污染,產量也要比普通草莓高。”當天,桐廬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園藝站站長鐘林炳正在梅蓉數字農場進行技術指導,一邊不時調整好草莓種植槽的升降高度一邊說。
據悉,梅蓉數字農場項目于2022年11月完成,包括總面積16畝的5個數字大棚,目前首個數字大棚已投入使用,種植有粉玉、越秀、紅顏等11個品種18000多株草莓。接下來其他大棚馬上要著手準備種植圣女果、西瓜、甜瓜等。
“梅蓉數字農場采用智慧農業一體化監控系統,只需在手機上點一點,便可隨時隨地查看草莓長勢,遠程智能操控環境和水肥的管理。”鐘林炳介紹,具體來說,環境操控就好比我們隨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物,通過數字大棚內各類靈敏的傳感器,可實時獲取其中的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信息數據,及操控水肥等管理,實現無人化值守。
生產過程“更智慧”還體現在,如遇到天氣降溫,數字農場會通過自動啟動加熱設備升高棚內溫度,最快時間內給草莓做好抗寒保暖。除生產數字化之外,“我們對草莓采取基質栽培,用泥炭、椰糠等原料按比例混合成優質基質,給草莓提供最佳生長條件的同時,也讓草莓的品質和口感都得到提升。”鐘林炳補充道。
在桐廬鐘山鄉隴西村的藍莓智創園,同樣借助于一個聰明的“大腦”,讓藍莓避免惡劣自然天氣及病蟲害影響的同時,也讓產果時間大大縮短,畝產量比一般種植提高60%左右,收益則提高3到5倍。
其實,基于物聯網技術而搭建的藍莓智創園、梅蓉數字農場的復制并不難,但難的地方在于“數據模型”的搭建。“遠程調控棚內溫濕度、光照等參數只是技術上的問題,而參數的把控,比方說多少度才是適合草莓生長的溫度、多少光照才能讓草莓覺得適宜,這些就是‘數據模型’。”鐘林炳說,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數據的建模分析,就能得到草莓生長過程的一個模型。但這一操作過程困難較大,需要結合科研院校的技術來源,對植物每個階段的形狀、高度、葉綠素等進行檢測,做到每個環節量化控制。
近年來,桐廬乘“云”起勢深耕“三農”數字沃土。2022年以來,桐廬縣鄉村數字化改革榮獲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全國數字鄉村百強縣、浙江省數字鄉村金翼獎“十佳縣”等榮譽,及桐廬數字鄉村典型案例亮相全國數字鄉村現場會。此外,作為桐廬數字農業領域的兩個典型項目,城南街道的中通農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目前已試驗種下首茬番茄,江南鎮的四維生態“智慧農業+植物工廠項目”也計劃在2023年一季度開工建設。
下一步,桐廬將以“數字鄉村整縣制推進”為抓手,聚力聚焦“蜂茶果藥”全產業鏈,重點布局農產品精深加工,促進產銷一體,加快數字蜂產業大腦等智慧場景運用,以數字化、高科技更快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全方位打造數字智慧農業示范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