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骨灰撒海生態安葬活動正式恢復
昨天上午,北京市第621次骨灰海葬告別儀式在天津渤海灣舉行,這標志著本市骨灰撒海活動正式恢復。60位逝者的家屬專程從北京來到天津,在大海上送親人最后一程。
渤海灣天氣晴朗,海風陣陣。9時30分,“國賓9號”海葬專用船駛出碼頭,前往指定海域。逝者家屬懷抱著親人的骨灰盒,神情凝重。
“起伏的波濤,運載著親人的寄托;美麗的浪花,奏出了永恒的旋律。”骨灰海葬告別儀式開始,在禮儀人員的引導下,逝者家屬來到甲板,伴著紅色的玫瑰花瓣,輕輕將親人骨灰送歸大海。
市民單先生今天來送母親最后一程。“母親在遺囑中交代要把骨灰撒入大海,今天能夠實現老人的遺愿,我們做子女的也感到很欣慰。”單先生說,隨著對骨灰撒海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他們對老人的選擇更加充滿敬意,“我們將來也不留骨灰。”
王阿姨的父親是一位老黨員,生前留下遺愿,希望將骨灰撒入大海。“父親生前說,骨灰撒海不占用土地,也算是為生態環境做了一點貢獻。我們為他的胸懷感到驕傲。”說著說著,王阿姨的眼淚又落了下來。
受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全市骨灰撒海活動一直未能全面開展。為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市民政局積極協調相關部門,今年的骨灰撒海活動較往年提前了1個月。“為了盡早開展工作,我們從春節后就開始準備,為逝者家屬做好服務。”市殯葬服務中心業務科科長張會國介紹,按照計劃,今年的骨灰撒海活動將持續開展到10月底。今年清明,市民政局還將在長青生命紀念園組織生態葬公祭活動。
相較于傳統的骨灰安葬方式,骨灰撒海倡導回歸自然,不占用土地,不污染環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近年來,市民對骨灰撒海活動的接受程度逐年提升,2010年之前每年骨灰撒海的逝者不足千人,2011年骨灰撒海逝者首次突破1000人,2015年骨灰撒海逝者突破2000人,2019年骨灰撒海逝者突破3000人。
張會國表示,隨著公眾對生態安葬的殯葬理念越來越認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趨向于選擇生態化、自然友好的方式辦理身后事,同時對于海葬服務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多。1994年至今,北京市共組織骨灰撒海活動621次,播撒骨灰2.6萬份。
目前,全市共有3處海撒辦理點,分別為:東北義園辦理處(電話62543669),八寶山殯儀館辦理處(電話88255229),東郊殯儀館辦理處(電話65478196),均可咨詢辦理海撒業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