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芯”羅棋布 江蘇春耕春管氣象新

發布時間:2023-02-17 15:10:00來源: 新華日報

  田間有“耳目”、云端有“大腦”、診病有“神醫”,春耕春種時節,數字技術讓江蘇農民“慧”耕“慧”種,繪就別樣“春耕圖”。

  田間“巡邏”,全靠“數字工友”

  常熟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內,千畝麥田里一片碧綠。田埂上,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的智慧大田機器人正在自動巡田,它們被麥田管理人員親切地稱作“數字工友”。

  “目前1500畝制種區域只需要2—3名管理人員,都靠‘數字工友’給力!”園區管理辦副主任王文青告訴記者,麥田中每隔百米都安裝了農田物聯網系統,配套衛星遙感數據“空天地”一體化大田監測體系,監測小麥的長勢和病蟲害情況。

  這些“數字工友”們來自揚州大學智慧農業研究院院長孫成明教授團隊。團隊骨干、揚州大學農學院副教授劉濤介紹,智慧大田機器人搭載多個攝像頭,可實現農田日常管理及土壤墑情監測、病蟲草害監測、水肥管理等信息的可視化管控,“我們希望通過收集農田病蟲草害和作物長勢信息,建立完善的農田大數據核心庫,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將監測到的農田實時信息與數據庫進行匹配分析,從而獲取當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信息。再進一步利用作物生產決策算法針對不同生長情況的農田構建決策處方,讓施肥、打藥和灌水等農事操作更簡單。”

  在興化市釣魚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內,伴隨著旋翼的嗡嗡聲,一架無人機低空掠過麥田,白色霧狀的農藥均勻地噴灑在綠油油的小麥上。“現在處于小麥返青期,大田間分類管理的關鍵是苗情監測,根據實時苗情狀況定量調控肥水藥管理方案,實現促弱控旺穩壯。”南京農業大學國家信息農業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劉小軍教授告訴記者,圍繞麥田的精確化管理,他們在田間安裝了物聯網采集設備,并借助“天空地網”立體化監測技術,實時獲取小麥長勢情況。根據近期衛星遙感監測數據,全省小麥一類、二類苗占比達80%以上,還需重點加強弱苗和旺長苗的肥水調控,抓好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

  近年來,南京農業大學智慧農業團隊通過建立江蘇智慧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采用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雙線共推”新型技術推廣模式,在興化、如皋、吳江、睢寧等地,廣泛開展智慧農作技術示范推廣工作,有效克服傳統作物栽培中看苗診斷和肥藥施用量難以定量等難題,相關技術成果還榮獲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讓病害無處遁形

  今年春雨較長,如何根據苗相長勢確定合理的施肥量?化學除草又有哪些要點?2月12日起,南京農業大學姜東教授小麥栽培團隊陸續前往姜堰、徐州、常州、句容等地為當地種糧大戶指導田間管理技術。

  團隊蔡劍副教授介紹,越來越多種糧大戶加入由高校、企業、大戶組成的全產業鏈產業聯盟,團隊組織實施“綠色豐優”技術模式,為種植大戶提供定制的、實用的綠色高效全程技術解決方案,“該技術模式常規施肥播種增產增效均非常顯著,在旋耕條件下,產量增加6.50%;在免耕條件下,產量增加7.10%。”

  在江陰市青陽鎮,處于休整狀態的稻田正在等候播種,一批稻瘟病監測儀樣品已經抵達當地。這個春天的“快遞”來自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青年首席、江蘇大學楊寧教授,過幾天他還將到田地里調試安裝。

  “稻瘟病對水稻生產的損失率可達10%—20%,病害監測難度在于稻瘟病原孢子混雜在各類細菌孢子和花粉中,難以捕捉。”楊寧告訴記者,稻瘟病害被衛星、無人機等遙感監測發現時,往往已經出現大面積病害。為了在氣體傳播期間就鎖定“狡猾”的病菌,江蘇大學與中國水稻研究所聯合研發稻瘟病監測儀,其中載有指甲蓋大小的氣流控制芯片,精準捕捉只有幾個微米的稻瘟病孢子,并通過自主研發的多光譜衍射成像技術“放大”成像,“相當于125臺顯微鏡同時工作,實時計算出孢子數量,直接連接物聯網平臺,結合溫濕度數據及時判斷病害情況,精準指導早期農藥噴灑,使作物病蟲害防治如同有了‘神醫’。”

  天氣轉暖,蟲害也逐漸增多。在常熟市董浜鎮觀智村田間,一款新型遠程蟲情測報儀正保障著農作物的安全。除了AI識別害蟲并查看害蟲曲線圖,還可通過遠程自動調節誘蟲板自動捕蟲,精準誘殺。該村農技人員何玲介紹,董浜鎮“數字農業”建設已經基本覆蓋農業全產業鏈,智慧農業服務系統在3D數字呈現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支持下,實現農業基礎信息采集、田間灌溉、遠程監測預警、農產品質量追溯等業務的全程智能化管理。

  智慧農業,把增值收益留在農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我們相信,隨著智慧農業的不斷發展,未來將可逐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農業生產智慧化、管理數字化、農產品流通網絡化、農業農村信息服務個性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孫成明表示。

  智慧農業作為一種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已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一種業態。把農業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數字技術與傳統農業如何碰撞出“最優解”,需要科技與農民的“雙向奔赴”,更離不開農技人員發揮“中間人”作用。

  “智慧農業仍處在推廣階段,關鍵是要讓農戶心里對技術放心、敢用、善用。”省農科院副院長孫洪武表示,作為農技人員,就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做。“當前智慧農業出現的場景更多地在一些應用示范基地。我們希望依靠這些示范基地,探索建立多主體參與的協同推廣新機制,實現項目、人才、基地、資金一體化配置,并開通雙向服務平臺答疑解惑,讓數字成果真正轉化為數字糧倉。讓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副處長黃銀忠認為,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需要深層次解決科研與成果轉化“兩張皮”的問題。提高智慧農業的成果轉化率,重在著力搭建好技術體系,服務新主體,培育新農人。(楊頻萍 葉真 程曉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欧美日韩毛片熟妇有码无码 |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91天日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天堂а√中文在线|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中文资源在线官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观看?v无码片| 无码 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91|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