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轟響農業現代化重要引擎
原標題:涼山轟響農業現代化重要引擎
7月27日,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麻栗鎮民主村的稻田里,一陣微風掃過,水稻搖曳,在田間蕩起層層碧浪。麻栗鎮鎮長趙賢宇說,這里是剛開工的德昌香稻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核心區域,“作為試驗示范,先行建設了1000畝。”
10余天前,涼山州西昌德昌冕寧喜德同城化發展2022年第二批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德昌舉行,23個項目涉及農業水利、產業同構、服務同享3類,總投資約52.59億元。德昌香稻現代農業產業園就是其中之一。
這23個項目全部位于安寧河流域。這里是涼山條件最好、發展最快、潛力最大的地區,被視為涼山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涼山州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推動西昌、德昌、冕寧、喜德同城化發展,就是為了整合安寧河流域資源,打造涼山農業現代化重要引擎。
在這些重大項目相繼開工之際,記者走進安寧河流域各縣(市),感受蓬勃發展的熱潮。
看現狀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已成規模
從會理市區驅車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駛約30 分鐘,就能到達彰冠鎮古橋村,這里是會理石榴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域。石榴樹漫山遍野,大部分都已經掛了果,有的果子已有拳頭大小。
“這就是我們增收的‘黃金果’。”古橋村黨委書記褚廷國正小心地給石榴果子套袋,他說,“村里的石榴種植戶年收入都在幾萬元,大戶可高達幾十萬元。”
2021年,會理石榴產量達74萬噸,產值達58.5億元。當前,會理全市有石榴種植戶2萬多戶,已建成40萬畝優質石榴產業帶,正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的思路,打造百億級石榴“紅產業”。
“紅”起來的不只是石榴。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陽光氣候等稟賦,把握發展機遇,安寧河流域的現代農業產業正快速崛起。會東縣姜州鎮建設村藍莓產業示范園,掛果投產的藍莓面積已有2000畝;在西昌市的田間,一串串葡萄正被采摘送往各地市場;在冕寧縣宏模鎮,油橄欖遍布山間……
涼山州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域已培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4個,省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5個,建成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基地、國家生豬調出基地、全國最大的石榴生產基地、“中國繭絲之都”等,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優質煙葉、蠶桑、糧油、果蔬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截至去年,安寧河流域糧食產量已實現十九年連增。”
抓機遇 打造全州高質量發展主軸
“這些土地都流轉自當地村民,每畝1500元,種出來的稻谷又由公司保底收購。”指著民主村那一片片規整的稻田,趙賢宇介紹,為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稻子收割后,這里還將結合耕作實際進行蒜薹、草莓輪種。
以這片稻田為起點,“萬畝香稻”呼之欲出。資料顯示,德昌香稻現代農業產業園規模為11000畝,核心區3000畝,其中試驗區1000畝,計劃投資15億元,將打造一個含智慧農科試驗區、香稻實驗體驗區、功能配套區三大核心板塊的鄉村振興項目。
這也是涼山州搶抓安寧河流域重大發展機遇的項目之一。
多位專家提出,安寧河流域具備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和四川“天府第二糧倉”的巨大潛力。
充分“挖潛”,機遇紅利正漸次釋放。去年11月,涼山州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構建“一核一谷三帶”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戰略部署,要強化西昌極核作用,統籌推動安寧河現代農業硅谷、西昌德昌冕寧喜德同城化、會理會東寧南一體化發展,力爭把安寧河流域建成全州高質量發展主軸。
今年7月,省委常委會審議了《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規劃(2022—2030年)》,強調要聚焦現代優質高效農業、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陽光康養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領域,有力有序推動各項建設,確保規劃落地見效。
謀未來 農業交通文旅產業全面推進
在民主村,記者注意到,除了“德昌香稻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牌子,這個區域還有一個稱謂——中國·“德昌香稻”農旅融合示范產業園區。
從“農業產業園”到“農旅融合示范”,稱謂的不同折射出區域建設思路的拓展和延伸——在產業拓展之外,這里還將加入農業科技創新、休閑觀光旅游等元素。
當前,涼山正以“中國涼山·安寧河現代農業硅谷”建設為引領,謀劃建立一批產品研發、創新、孵化、轉化基地,建成種質、種源、種業等核心技術達到國內一流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同時把握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機遇,積極推進“向水要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建設“天府第二糧倉”、國家級“南菜北運”基地、全國優質糧油基地、糧食增產戰略后備區、全國生豬戰略保障基地。
今年初,成昆鐵路擴能工程冕寧至米易段建成通車,涼山邁入了“動車時代”,同時,德昌至會理高速公路將于今年全線貫通,樂山至西昌、西昌至昭通等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設。涼山還將加快推進成昆鐵路提速改造,構建集鐵路、公路、航空和水運為一體的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條件的改善將為現代農業、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依托安寧河流域獨特的民族文化、生態旅游、陽光康養資源,涼山還將打造集高峽平湖觀光、陽光溫泉康養、農業鄉村體驗、紅色文化教育、民族風情文化體驗等多元旅游業態為一體,“農文旅休康娛”相融合,精品景區景點串點成線的文旅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勤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