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了優質棉花全程綠色生產技術規程
4月9日,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承擔的科技創新專項項目“優質棉花全程綠色生產技術規程”通過省專家組驗收,為河北省棉花優質、綠色、高質量、安全生產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標準化技術支撐。
棉花是河北省重要經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冀中南地區的黑龍港流域。近年來,河北省棉花種植面積維持在200多萬畝,面積僅次于新疆,位居全國第二位。不過,一些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一是棉花品種的纖維品質低、種植收獲環節的異性纖維污染與加工環節的纖維品質損失導致原棉品質低下,市場競爭力不足,棉花品質難以滿足紡中高支紗的需求。二是化肥用量大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農藥用量大而且種類多,不利于棉花綠色可持續發展。另外,隨著農村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逐年上升,棉花生產投入用工多的問題成為制約棉花生產的“短板”。
為解決棉花產業現存生產技術問題,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承擔的“優質棉花全程綠色生產技術規程”項目,在吸收現有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河北省棉花產業體系技術研究成果,將目前棉花生產上最新應用的和自主研發的技術進行了全產業鏈規范集成,形成了優質棉花全程綠色生產技術規程。
本項目以生產優質原棉為目標,以綠色高效節肥減藥技術為核心,從棉花優質品種選擇、田間管理、肥水運用、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種植管理環節進行了規范,集成了棉花有機肥替代化肥、氮磷鉀配施、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出了優質棉的主要品質指標、棉花異性纖維防控措施與棉花加工環節質量控制指標。
專家認為,該項目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所采用的技術路線及投入品符合棉花優質綠色生產要求,技術規程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可作為河北省優質棉花全程綠色生產技術推廣應用。(記者趙紅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