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墨爾本11月1日電 題: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麟:中澳經濟結構高度互補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即將在11月4日至7日訪華。就經濟和貿易而言,中澳已經成為彼此重要的伙伴,兩國的經濟結構高度互補。”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麟1日在墨爾本大學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耀麟指出,隨著消費的復蘇和經濟增長,中澳之間的貿易展現出強烈的互補性。雙方對彼此產品的需求將穩步增長。2022年,中澳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流量達31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占到澳大利亞貿易總額的近三分之一。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國赴澳留學生達到了13.3萬人,約占澳大利亞國際學生總數的21%。今年8月,中國開始恢復對澳大利亞的團隊旅游,這將進一步推動澳大利亞的旅游經濟。
“中國生產的大量高質量、具有競爭力的工業品和消費品將有助于澳大利亞居民降低生活成本,抑制通貨膨脹。同時,澳大利亞優質、有競爭力的產品也將迎來更多出口機會。”他強調。
王耀麟分析稱,盡管中澳在資源和能源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但這為雙方提供了巨大的合作潛力,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雙方合作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對澳大利亞優質農產品出口以及各種服務(如金融、健康、老年護理以及專業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他認為,澳大利亞企業在成功進入中國市場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在銀行和財富管理領域,澳大利亞對華直接投資占主導地位,雙向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目前,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在中國設立了八個辦事處,協助澳大利亞企業進入市場,同時推動澳大利亞在投資、旅游和教育等領域的地位提升。澳大利亞大多數州政府在中國的主要商業中心設有代表處。
此外,中國在鋰礦加工、鋰電池生產、電動汽車制造以及光伏、風電設備等綠色產業鏈上有著完善的產業體系,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也在快速發展,這使得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領域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
在王耀麟看來,中澳兩國在多領域的合作都實現了明顯互補,這帶來了雙贏的成果。盡管新冠疫情等因素對澳大利亞國際教育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中國仍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教育一直是中澳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交流也是展示兩國相互理解和認知的最佳途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