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近九成受訪者期待舉辦更多春季傳統民俗活動

發布時間:2024-04-11 14:3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九成受訪者期待舉辦更多春季傳統民俗活動

  64.4%受訪者感覺大家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熱情提高了

  花朝節、游園會、特色民俗文化節……這個春天,許多地方舉辦的傳統民俗活動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打卡,人們在感受春日美好的同時,也對傳統民俗文化更加了解和喜愛。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的一項有1333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64.4%的受訪者感覺近些年大家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熱情提高了。讓春季傳統民俗文化“活”起來,59.7%的受訪者建議多辦植樹、踏青、賞花、郊游、放風箏等群體活動,55.5%的受訪者希望加大對春季傳統節日內涵的挖掘和宣傳力度。

  專家分析:春天的傳統節日不僅多而且文化分量十足

  “提到春天的節日,最先想到的是清明節。”現居南京的90后李揚記得,小時候過清明節,家里會做青團,父親還會帶自己去祭拜先祖,也是從那時起自己對家族的由來有了了解。“雖然在城市定居后,清明節很少回老家了,但每年過年回家,祭祖總是少不了的。”

  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今年農歷二月初二舉辦的舞龍大會讓00后陶桃印象深刻,“有各個省份的舞龍隊伍,有的隊伍表演了噴火,有的隊伍在演出結束后還讓觀眾摸龍頭,還有安塞腰鼓和英歌舞演出,非常熱鬧”。

  對于春天的民俗節日,受訪者對清明節(68.5%)和“二月二龍抬頭”(64.1%)最為了解,獲選率均超過了六成。另外,37.0%的受訪者了解“三月三”上巳節,之后是寒食節(35.6%)、花朝節(22.6%)。對于春天的民俗活動,踏青賞春排在前列,獲選率為46.4%,其他還有:放紙鳶(34.0%)、祭花神(21.3%)、做花食(16.7%)等。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月三”是傳統節日,不僅會放假,還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廣西百色市讀書的00后覃學斌是壯族人,他說,在“三月三”到來之際,學校會舉辦特色運動會、節目表演,有些學生還會穿上民族服飾,展現民族文化。在他的老家桂林市,會舉辦唱山歌活動、竹竿舞表演,還會做糯米飯、艾葉糍粑之類的吃食。“現在不少人通過網絡了解到廣西‘三月三’,有些人會來旅游,穿戴少數民族服飾,參加本地的活動,這讓更多人了解到少數民族的習俗和文化,也能增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民族團結。”

  前些天,陶桃和朋友身著漢服參加了當地的花朝節活動。“現在對傳統民俗活動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對傳統服飾的喜愛程度也更高了。”陶桃覺得,現在穿漢服出門的人更多了。“漢服熱的背后是民族自豪感的體現,對民族、對國家認同度高,也會更加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調查顯示,64.4%的受訪者感覺近些年大家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熱情提高了。

  “‘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上巳節,再加上寒食節、清明節等,春天的傳統節日非常多。”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春天的傳統節日不僅多,而且文化分量十足,寓意著欣欣向榮,讓人充滿力量,過好春天的節日對個人和社會都有積極意義。

  “這些年傳統節日的熱度提升了,但相關的人文自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田兆元認為,像清明節,現在不少人的關注點是放假、旅游、消費,淡化了背后的文化傳承意義。雖然黃帝陵祭拜、各地烈士陵園的祭掃以及各家各戶的掃墓活動都在延續,但社區、學校、企業等還需要加強相關紀念性活動的組織,比如一些大學的創始人、貢獻卓著的科學家、社區道德模范、見義勇為者、有開拓意義的企業家和勞動模范故去了,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紀念,身邊有了可祭祀的對象,追思先賢、崇尚貢獻的社會風尚才能形成,同時對地方文化傳承、校園文化傳承也有著重要意義。

  近六成受訪者建議多辦植樹踏青賞花郊游放風箏等群體活動

  在山東省濰坊市實習的95后李欣冉前些天參加了當地舉辦的花朝節活動,從小在東北長大的她坦言此前對花朝節并不了解,“之前在網上看到濟南舉辦過花朝節,在微信公眾號上留意到濰坊也舉辦花朝節后,決定去逛逛,來了之后感覺挺熱鬧的”。李欣冉覺得,傳播傳統民俗文化,當地文旅部門需要牽頭,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場景,“在我老家長春有個朝鮮族民俗村,是根據當地的民族特色打造的,這種場景讓大家對朝鮮族文化更感興趣”。

  陶桃覺得,現在很多傳統民俗活動通過網絡得以快速傳播,從而吸引了更多人參加。讓傳統民俗文化“活”起來,她認為,一方面要在活動的儀式流程上更加用心,形成特色,另一方面,舉辦傳統民俗活動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某些節日上,在平常也可以結合本地特色的非遺項目,安排體驗活動,增強大家的體驗感。

  調查顯示,89.8%的受訪者期待在春天舉辦更多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讓傳統民俗文化受到更多人喜愛,首先要增強大眾的參與度。”李揚覺得,一些節日,比如寒食節、上巳節,不少人對它們的由來不了解,更不知道有哪些習俗,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普及傳統節日的歷史和民俗,另一方面要設計相關的活動,比如打造本地的春季游覽線路,舉辦特色文化節、游園會等,“既能成為本地的特色文旅品牌,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節日,愛上傳統民俗文化”。

  讓春季傳統民俗文化“活”起來,59.7%的受訪者建議多辦植樹、踏青、賞花、郊游、放風箏等群體活動,55.5%的受訪者希望加大對春季傳統節日內涵的挖掘和宣傳力度,49.8%的受訪者期待各地積極營銷春游養生特色美食。其他還有:推出春和景明文旅線路和周邊產品(48.7%),景區“以花為媒”,讓飛花令帶起游人的詩歌社交(46.6%),結合華服熱,推出最美國潮青年外拍打卡地(31.8%),提供必要設施,方便城鄉居民掃墓或就近祭祖(22.6%)。

  “讓春天的節日更受歡迎,首先要講好春天節日的兩個故事,即傳統的節日故事和身邊的節日故事,讓大家感到節日是融入在生活中的,同時又能感受到與傳統的聯系。”田兆元認為,講好中國節日故事要讓更多人了解節日的相關儀式,地方民俗專家可以起到帶頭作用,比如加強傳統節日儀式的設計,既要符合傳統,也要與時俱進,還要體現文化特色、生動有趣,要讓節日的儀式行為變成習慣,真正民俗化。“今年立春時,我們學校在黃道婆紀念館舉辦了祭祀春神、祭祀黃道婆的活動,不少大學生、小學生參與,大家穿著傳統服飾,共同紀念這位為中國棉紡織技藝作出卓越貢獻的紡織技術家,很有儀式感。”

  此外,田兆元認為,節日氛圍的打造需要創造環境,比如引導更多主播成為節日文化的傳播者,在日常生活中,讓傳統服飾走進現代生活,在大中小學組織相關活動,帶動整個社會重視傳統節日習俗文化。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男性占48.2%,女性占51.8%。00后占13.4%,95后占20.3%,90后占39.4%,85后占16.9%,80后占8.2%,其他占1.8%。來自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占29.6%,來自二線城市的占41.8%,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占24.7%,來自縣城或城鎮的占3.3%,來自農村的占0.6%。

  (應受訪者要求,陶桃、李欣冉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暖暖免费中文在线日本| 亚洲熟妇无码八V在线播放 |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高清无码A.|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岛国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