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募集超1300萬元 只為“星星的孩子”
中新網廣州4月3日電 (記者 蔡敏婕)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關注日”。記者當天從廣東省婦聯獲悉,為關注和支持孤獨癥群體家庭,截至4月1日,廣東募集愛心企業、個人捐款共1339.3萬元,超過6.6萬人次捐款。
今年,廣東省婦聯、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廣東省殘聯聯合開展“點亮星星愛不孤單”關愛孤獨癥兒童家庭行動,計劃籌集1000萬元善款,聯動21個地市,聯同相關基金會和社會組織,關愛1000個孤獨癥兒童困難家庭。
“孤獨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常常表現出交流障礙、社會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行為。孤獨癥的治療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支持,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需要家庭、康復機構、學校、社區、企業等各方的長期努力。
23年前,孤獨癥家庭家長戴榕3歲的兒子被確診為孤獨癥后,她開始不斷學習養育孤獨癥孩子的技巧,因此走上了公益的道路,她說,“家長的天然使命是成為關愛孤獨癥兒童的倡導者。”陳穎是一名25歲孤獨癥青年的母親,“我是幸運的,能夠遇到有情懷的老師、有愛心的家長,愿更多孤獨癥患者家庭看到希望,勇敢地闖一闖。”她說。
近日,廣東省各級婦聯聯合衛健、殘聯等部門圍繞關愛孤獨癥兒童困難家庭這一主題,開展定向運動、孤獨癥兒童愛心助學、家長喘息計劃等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截至目前,全省共舉辦686場關愛孤獨癥兒童家庭主題活動,覆蓋21903個家庭。
研究證明,兒童孤獨癥干預的黃金時期是1歲至6歲。如何提前診斷是“星星的孩子”面對的最大難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教授鄒小兵團隊最新的人工智能項目給孤獨癥的早診提供了新思路——通過15分鐘的游戲,隱藏在游戲室里的多個非接觸式傳感器,能夠收集兒童在互動過程中的行為模式,再通過人工智能的輔助診斷系統得出是否自閉癥兒童的診斷。
“該輔助診斷系統準確率達到90%。”鄒小兵說,自閉癥篩查診斷評估干預的機構可以用這套設備作為輔助診斷。
此外,當天還發布“點亮星星愛不孤單”關愛孤獨癥兒童家庭行動,該行動包括為孤獨癥兒童家庭提供經濟幫扶、專業指導、康復補助、心理輔導,開展孤獨癥兒童家庭自助互助活動、為孤獨癥兒童家長提供喘息服務等六大行動。
廣東省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建立廣東省康復專家智庫,加強對定點康復機構的規范化建設督導力度,并依托孤獨癥定點康復機構、兒童之家、兒童服務站點等陣地,聘請相關康復治療師,組織助殘志愿者,為孤獨癥兒童提供至少每月1天的托管照料服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