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職工熱情,跑出創新“加速度”
代表委員呼吁給予職工創新激勵舉措多一些、孵化平臺活一些、成果轉化快一些——
本報記者 朱欣 陳曉燕 徐新星
《工人日報》(2024年03月12日 02版)
在生產一線工作10余年,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數控車工特級技師周穎峰代表對一線職工創新抱有很大期待。
“職工隊伍中蘊含著巨大的創新創造潛力。一些一線職工創新動力不足,重要原因在于激勵機制不夠。職工創新呼喚‘加速度’。”周穎峰代表說。
周穎峰代表的觀察引發代表委員的共鳴。今年全國兩會上,圍繞如何點燃職工熱情,助力職工跑出創新創造“加速度”,代表委員展開熱議。
激勵舉措多一點、實一些
“國家的好政策不斷,但落地到基層的力度還需要加強。”周穎峰代表調研時發現,一些企業對一線職工創新重視不夠,對創新利好政策缺乏具體的落實舉措,相應的激勵機制也比較少。
國網江蘇金湖縣供電公司信息通信運檢技術專職吉蘭芳代表也有類似的感受:“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激勵職工創新的制度,但更多偏向于精神激勵,物質激勵不足。同時,存在對創新項目支持力度不夠、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影響了職工創新的積極性。”
周穎峰代表和吉蘭芳代表均表示,希望企業建立良好的創新氛圍,在鼓勵一線職工創新創造的激勵機制設置上力度大一點、舉措實一點,讓職工“有里有面”“名利雙收”。
“職工‘金點子’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塞北機械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委員說。他以所在企業的經驗為例,建議更多企業建立完善的創新成果評價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創新項目評審,建立按技術創新、崗位貢獻等要素參與分配的薪酬機制,對效率有提升、效益有提高、安全有促進的自主創新項目足額兌現創新獎勵。
“在薪酬待遇、晉升通道上發力,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激發職工提升勞動技能和創新創造的內在動力。”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焊接高級技師王軍代表說。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工廠總裝檢測車間王濤班班長、首席技能師王建清代表提到了思想觀念轉變的問題。他說,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不學習、不創新就可能被淘汰。為此他建議,加強職工思想教育,將敢于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注入職工心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提升創新意識和增強創新思維的熱情。
“支持力度再大一點”
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是推動技術創新的“孵化器”。在各級工會的持續推動下,目前,全國已建立各級各類創新工作室8萬多家,為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推動技術創新、培養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以勞模、工匠為主體的人才力量。但有代表委員反映,在創新工作室制度完善、支持力度等方面,一些企業還有待提高。
創新工作室領銜人周穎峰代表注意到,部分領銜人在推動項目落地時,很難把其他導師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一些企業對創新工作室導師的聘任政策、薪酬激勵制度不夠完善。”他說。
“給創新工作室的支持力度再大一點,讓這個創新‘孵化器’真正轉起來、活起來。”周穎峰代表表示。
針對一些創新工作室存在管理不規范的問題,中國石化勝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師、勝利油田河口采油廠采油管理八區注采804站采油工趙琢萍代表建議,相關部門應引導企業制定創新工作室工作標準、規范運轉程序;鼓勵企業給予場地、人員、資金、設備等支持;加大創新工作室領銜人才培養力度;加大經費投入,重點用于支持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和技能培訓活動;健全完善獎懲機制。
期待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有聲”
“不少職工創新成果轉化率不高。”多位代表委員反映,有的職工認為發明創造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即可,對后續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興致寥寥;有職工的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但轉化程序復雜,環節不暢,導致創新成果始終沒有投入生產……
對此,有代表委員建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穩定支持和競爭性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加大企業和職工創新研發投入獎補力度;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讓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項目攻關、創新成果轉化、科創成果交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合作與探索。同時,鼓勵中介機構為技術成果轉化提供知識產權、法律咨詢、資產評估、技術評價等專業服務。
“加快創新成果轉化速度,激發職工創新熱情。”趙琢萍代表建議,搭建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平臺,建立健全創新成果網上展示系統、“張榜問計”平臺,加強技術交流,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媒介作用和服務功能,推動創新課題的立項以及創新成果在本產業、本地區乃至更大范圍的應用。
對于職工創新成果轉化缺乏交易市場的難點,王斌委員建議企業打造創新成果轉化體系,探索構建內部創新技術交易市場,將好經驗、好做法及時輸出,讓自主創新成果不再局限于單位自用,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讓創新成果的轉化‘落地有聲’。”王斌委員說。(本報北京3月11日電)
朱欣 陳曉燕 徐新星(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