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寶坻造“中關村” 鄉野崛起科技新城
2017年初,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在一片鄉野中破土動工。7年多時間建設亦是一場蝶變——以前的村社已是街道縱橫交錯,辦公樓矗立挺拔,公園小溪與各類生活配套設施點綴其中。
如今,漫步在科技城內,一個有產業、有生活、有人氣的現代化科技新城魅力撲面而來。
這一坐落在天津市寶坻區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是北京中關村在京外的第一個重資產投資項目,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塊全新試驗田。
寶坻區副區長、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黨工委書記王浩可謂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誕生和發展的親歷者,2012年從北京大學來到天津寶坻區工作,全程參與并見證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座現代化科技新城日漸羽翼豐滿。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一直致力于打造‘研發孵化在北京、生產制造在寶坻’的‘中關村寶坻模式’,實現創新資源與成果轉化的精準對接。”王浩介紹稱。
涌入天津建廠:又一個科創沃土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內的博宇(天津)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半導體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考慮到未來公司發展,其管理團隊輾轉天津寶坻建廠。
博宇(天津)副總經理徐孟儉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當時公司正處于發展期,考慮到北京作為首都的城市定位,作為一家生產型企業,對耗能、空間承載力和產能都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創始人團隊決定在北京之外尋找一處合適的地方投資建廠。
徐孟儉回憶道,當時很多企業家都在考察京外的土地,公司選址考慮的主要因素有當地的空間承載力、地理位置和園區的品牌運營能力等。很多跟隨公司打拼多年的老員工看到當地漂亮的新廠房落成后,都感覺到終于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在寶坻的生活成本低于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員工整體來說在寶坻安家落戶的很多。”徐孟儉眼見公司落戶為員工帶來福祉,“公司落戶寶坻后,他們的孩子可以到當地讀書上學。孩子在自己的身邊,家庭的快樂有了,孩子的教育實現了,企業的員工會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身處半導體行業,企業在產業鏈上需要有配套、延伸和拓展,足夠的空間可以讓公司展開拳腳,而天津地區在研發成果的轉化上擁有優勢,也助力公司研發項目落地。
于企業而言,地理位置也是一大優勢,便于公司和北京總部溝通。2023年隨著京唐、京濱高鐵開通,寶坻融入了“京津冀半小時經濟圈”。
博宇公司只是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已經引入經營主體1525個,簽約實體項目176個,其中購地型項目39個、載體招商項目137個,已初步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新材料、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四大產業集群。
此外,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已培育出25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7家雛鷹企業、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種子企業、2家瞪羚企業,并成功入選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天津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示范區。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推進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建設全面提速。”王浩說。
王浩表示,因為很多從北京疏解過來的企業,手里都有大量訂單,他們就是希望能夠快速落地,快速完成轉換。“所以我們在相關手續上,都給企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支撐。”
“中關村科技城的反饋速度非常迅捷,今天我們把問題提出來,可能明天就給你一個結果了。”徐孟儉提道。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韓帥談道,“從項目的拿地一直到竣工投產,我們細分了20個環節,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根據需求為企業做好服務。”
一個有“溫度”的城市,鼓勵人才“拖家帶口”
不足十年崛起,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也擘畫出發展愿景。
寶坻區委書記毛勁松指出,寶坻區將聚焦擦亮中關村的金字招牌,推動中關村創新發展要素向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流動,創新鏈和產業鏈在科技城布局,吸引更多具有中關村標簽的高端項目落戶寶坻,讓更多創新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吸引企業的關鍵,還是要留的住人才。為了讓人才安心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生活工作,這里提供了充足的筑夢空間、公平的發展條件以及良好的創業環境。如今,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不僅擁有點對點專屬人才落戶等政策,還有土地審批權下放、資質互認、區域+產業稅收等特殊政策。
同時,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還建立起人才服務專員工作機制,對引進人才給予跟蹤服務,解決人才住房、落戶、配偶就業、子女教育等各方面問題,以免除后顧之憂,鼓勵人才“拖家帶口”入駐寶坻。
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展有限公司產業服務部總監張立健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企業引進來了,我所有的政策要向人靠攏,我要考慮怎么把人引進來,還要考慮怎么把人給留下來,能夠讓他在這安心的工作和生活。”
曾經在北京工作的張曉鳳,是一個工作和生活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內的新天津人。于此安家,張曉鳳省了每天一個多小時的上下班通勤時間,現在早晨可以沿著生態廊道跑步,或到小公園里健身,然后再步行約十分鐘去公司吃早飯。
談到換個城市工作,張曉鳳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除了考慮個人職業前途,子女教育也是重要因素。
為了解決企業職工子女就近入學的需求,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引入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全國重點中學、天津市教委直屬中學——天津市南開中學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學校正在建設中,學校設有60個高中班、24個初中班。
2020年,天津市發展改革委一號文件發布,為北京轉移來津項目提供職工落戶、子女教育、醫療醫保等多項優惠政策,并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先行先試。
來到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后,張曉鳳通過優惠政策買了人才公寓房,自此在科技城內有了自己的家。三室一廳的精裝修住房寬敞明亮,滿意的工作、舒適的居住環境和優質的教育資源,讓張曉鳳這樣的人才堅定了扎根在這里發展的決心。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有關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為了打造有“溫度”的科技新城,積極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通過建造人才社區,為入駐園區的人口提供了配套住宅。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要把這里建成一座現代化的科技園區,更要建成文化生活氛圍濃厚的宜居之地。”上述負責人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目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已完成一期4.19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開發建設,累計開工建設23公里市政道路、3座街區公園和約3公里的城市濱水公園,4公里的濱水生態廊道,二期5.2平方公里已啟動建設。未來,還將建設五星級酒店、商業中心、濱水商街等商業配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