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鹽池90后“羊老板”有本致富生意經
2024年春節假期,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孔令東忙完了過去一年多的生鮮灘羊肉生意,帶著妻子和兒子去廈門度假。從陜甘寧蒙四省交界區的縣城跨越2000多公里到沿海城市,在感受異鄉美食文化時,這名90后想的是:福建“親戚們”餐桌上的羊肉煲食材,一定有我家養殖場產出的。
在餐桌上,他有分辨鹽池灘羊肉的方法:把肉含在口中、用鼻孔呼氣,判斷鼻腔里是否有膻味,或者嘗一嘗肥瘦肉之間的夾層口感是否細嫩,“鹽池灘羊在鹽堿地吃堿草、喝堿水,肉質不膻”。
孔令東從小生活的鹽池縣,有700多萬畝天然草場,是寧夏目前唯一的牧區縣,當地群眾依托這項地理優勢一直沿襲著灘羊養殖的傳統。孔令東小時候就看過爺爺揮著皮鞭養羊放牧,因此對鹽池灘羊的生長、繁育、養殖情況較為了解,“鹽池灘羊屬于綿羊品種之一,外形特點是花臉、卷毛、大尾巴、小短腿”。
2021年,孔令東從原單位離職,與合伙人一起從事鹽池灘羊養殖銷售業務,最初主要借助閩寧協作機制聯系客戶,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開始面向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拓銷路。
元旦至春節前,孔令東迎來了今年第一季度最忙的時段。每天安排400只20公斤重的灘羊進屠宰場,日產8噸,從屠宰、冷藏、排酸、包裝到裝車發貨,最快3天完成。
他白天幾乎每小時都能接到客戶的電話,來電訴求要么是催促加急發貨,要么是臨時加量。“從2023年第四季度至春節前,孔令東的灘羊銷量達到了去年前三季度之和的3倍。”
孔令東銷售的鹽池灘羊,大部分來自他家的養殖場。飼養員是他的父親,還有兩對當地的中年夫妻,他們在灘羊養殖方面非常有經驗。2023年的養殖高峰期,他們5人每天共同負責飼養近3000只灘羊。春節前,每對飼養員夫妻都從孔令東那里領到了8萬元的年收入。
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后,鹽池縣出現降溫降雪天氣,室外環境接近零下20攝氏度。在孔令東家的灘羊養殖場里,成群的灘羊在被白雪覆蓋的草場上,垂首啃食著裸露的枯草枝,羊圈里卻幾乎聞不到羊糞味兒。孔令東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其中的秘訣在于去年對飼料的更新使用。
創業第一年,孔令東和他的父親給3000多只灘羊飼喂的主要是由玉米和草制成的飼料。“當時因為追求育肥,導致灘羊營養過剩,出現了近2%的死亡率。”孔令東說,為改善這一情況,后來曾在飼料中加入了苜蓿等。去年,他找畜牧業研究者和鹽池當地的養殖戶問經驗,升級了飼料成分——不僅有玉米粒、甘草秧、黃芪、檸條粉、胡麻油渣和豆粕,還添加了具有清熱解毒潤肺作用的中藥材,解決了此前灘羊咳嗽的問題。
5名飼養員每天早晚喂養兩次。他們用網狀飼草除塵機、玉米粒破碎機將玉米顆粒和飼草打碎成粉末,再連同玉米秸稈、苜蓿草、黃芪、甘草秧、豆粕等一起制成飼料。
孔令東介紹,這些飼草成分中,玉米秸稈能增加灘羊的飽腹感、其他成分都能給灘羊補充蛋白營養,目的是盡可能還原封山禁牧前生態養殖環境下的灘羊肉質風味,“葷素搭配還能避免灘羊的飲食營養過剩問題,去年沒再出現灘羊死亡情況”。
他算了一筆賬:按照最初的飼料配方,1只灘羊1天的喂養成本為4.5元;按現在的飼料喂養,養殖成本降到了每只每天約3元,飼料耗損也在減少。
據官方數據,鹽池縣每年的灘羊產出量約322萬只、每年的屠宰量約200萬只。對于待售的鹽池灘羊生鮮肉,當地各銷售商沿用很長時間的包裝方式就是使用最普通的塑料袋,頂多再配裝一個紙箱。“這樣的包裝方式,對消費者來說,難以切割、清洗、儲存。”
為此,孔令東一改傳統的“大塊羊肉”銷售模式,按部位精細化分割鹽池灘羊,并以“克”為單位加工成小袋包裝,“這樣既避免了反復解凍可能造成的肉質腐壞問題,也迎合了沿海城市消費者烹飪時的食材用量習慣”。
2023年,除養殖場的自養灘羊外,孔令東還收購代銷了鹽池縣約40戶養殖戶的兩萬只灘羊。剛入行時,當地人都叫他“賣羊肉的”,現在都稱他“羊老板”,“因為經濟效益好,現在在鹽池,沒有人敢輕易小看了這個行業的人了”。
“相比西北地區其他產羊大省,寧夏鹽池灘羊的產量并不多。”春節前夕,在一場鹽池縣政府召開的產業協調會上,孔令東呼吁當地積極引導相關產業從業者避免在銷售價格上“內卷”,注重打造鹽池灘羊品牌。
創業3年多,孔令東一直“單槍匹馬”在線下跑銷售業務。他想把業務拓展到網絡直播間,希望招募到具備農特產品電商運營技能的年輕人才。去年年底,他申請到了一筆150萬元的銀行貸款,計劃今年拿出部分資金改擴建自家的養殖場規模,“另外,今年我計劃拓展餐飲業的客戶,想找專業機構合作,試水生產低油低脂的羊肉菜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