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劃定多條安全“紅線”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 龐無忌)22日,中國自然資源部召開媒體座談會,解讀《長江經濟帶一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時稱,該規劃劃出多條安全“紅線”。
近日,國務院批復上述《規劃》。這是首部經國務院批準的流域性國家級國土空間專項規劃。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苗澤介紹稱,《規劃》對長江經濟帶和長江流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各類活動進行了總體引導和管控,是有關地方編制實施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依據。
《規劃》范圍包括長江經濟帶和長江流域的陸域國土、內水,以及有關領海。其中,陸域面積240萬平方公里,包括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全域,以及長江保護法規定的長江流域其他8省(區)的相關縣級行政區域,共計1173個縣級行政區域。
據介紹,《規劃》從長江經濟帶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推動形成云貴川渝區域、長江中游地區、長江三角洲區域三大主體功能綜合布局。
同時,基于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成果,系統調整區域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結構和布局,在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協調解決空間矛盾沖突。
《規劃》劃出多條安全“紅線”,包括:到2035年,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974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80.66萬平方千米;用水總量不超過國家下達指標等。
在堅守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地質安全、防洪安全、歷史文化安全等安全底線的基礎上,《規劃》提出,到2025年,長江大保護格局基本形成,江湖關系明顯改善;到2035年,全面建成健康安瀾、生態優美、協調聯結、繁榮宜居、特色彰顯的黃金經濟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