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替時代 “浙江制造”如何出圈?
中新網杭州1月25日電(胡豐盛 黃彥君)上到光伏發電產品、新能源汽車,下到手機電器、衣服鞋子。近年來,中國制造的工業產品正替代外資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浙江作為制造業大省,如何出圈,在平替時代把握發展先機?
“我們自主研發的數字結構材料平臺,通過全流程數智設計和3D打印,實現了新型三維結構,賦予材料可控新性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此間召開的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人大代表、智塑健康科技(嘉興)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孫陸告訴記者,該公司技術已成功應用于骨科醫療器械領域,在航空航天、工業零部件等領域也有巨大應用前景。
2020年,由海歸團隊張靖、孫陸、徐凱聯合創立的智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主攻3D打印骨骼,作為一個中國團隊,能夠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孫陸感到十分自豪。
平替時代,民營企業是推動“浙江制造”走出去的“排頭兵”,浙江產品以一流的品質、充滿競爭力的價格走出國門,斬獲了良好的國際市場口碑。
在嘉興市,浙江衛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光伏膜材料。目前,中國光伏膜原料主要依靠進口,而該集團研發的新技術,或實現將有效替代。
“目前,我們已經做出了光伏膜的POE材料,計劃于2024年開工建設。”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衛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衛東說。
同樣是走創新研發的道路,浙江省人大代表、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監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主任邵峰認為,掌握核心技術,具備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其所在的天通股份,研發出國際先進的新型壓電晶體材料,能夠推動智能手機用高端濾波器的國產化。
從民營企業的經驗來看,國產平替想要取代進口產品,科技創新是首要因素。不容忽視的是,民營企業的科創研發仍面臨一些困境。
2023年10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發布了民營企業創新現狀分析,分析顯示,過去10年,民營企業研發支出額中,來自政府部門的資金比例不足2%。
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路在何方?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已有體現。
報告提出,2024年,浙江省將聚焦聚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為牽引,大力實施“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百千萬”工程,同時聚焦聚力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引導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
歲月如梭,萬象更新。作為歸國人才,孫陸對“浙江制造”的變化感受頗深。她坦言,10年前,我們通過價格戰或者密集型勞動的優勢來占領國際市場,如今,我們靠超高的性價比、更穩定優異的品質走出國門。
在平替產品提質增量的關鍵“風口”,浙江繼續挑起發展民營經濟的大梁,無疑給了民營企業家更多底氣和信心,也讓他們有了更多期待。
“為區域經濟、投資者、共同富裕做貢獻,這是作為一個企業家最根本的要求。”楊衛東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