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增發國債將優先支持水毀設施恢復重建項目
中新網10月25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5日上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增加發行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等工作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在會上表示,增發國債將優先支持水毀設施恢復重建項目。
會上,有記者問,這次增發的1萬億元特別國債的支持重點之一,是以經濟為重點的華北地區的災后恢復重建,想請問有哪些具體的支持項目?
對此,張世昕表示,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部分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海河發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地方加快編制《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劃》。此次增發國債將重點支持《規劃》實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優先支持水毀設施恢復重建項目。堅持人民至上、民生優先,立足于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在中央財政應急救災資金等各項資金支持下,已經優先開展損毀居民住房恢復重建,確保災區群眾溫暖過冬。增發國債將重點加快醫院學校、養老托育、公共體育文化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加快水毀農田修復,盡快改善災區生產生活條件。另外,加快推進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恢復重建,確保在2024年主汛期前高標準完成水毀工程修復重建任務,重建美好新家園。
二是同步支持提升區域防災減災能力。堅持系統謀劃、因河施策,錨定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新家園的任務目標,大力推進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子牙河、漳衛河等河流綜合治理,加快實施骨干河道疏浚、重要堤防加固,蓄滯洪區達標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堅持一城一策,系統推進城市排澇能力建設,加大排水管網、泵站等設施更新改造力度,開展低洼易澇路段綜合整治。
三是大力提升監測預警水平。堅持未雨綢繆、因災設防,在災害易發區、雷達觀測盲區和重點保護區域,加密提升基層氣象臺站,地面氣象觀測站,雨量、水文、水位站,提升極端天氣短臨預報和預警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布局,推進基層避難場所建設,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提升區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張世昕強調,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立足災區實際、分清輕重緩急,突出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合理安排建設重點和時序,力爭通過規劃實施,為實現海河安瀾、區域長治久安提供重要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