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人類系統使用燃煤 歷史推前約一千年

發布時間:2023-08-17 11:01:00來源: 科技日報

  在中國新疆伊犁尼勒克縣,喀什河河邊,十幾米高的斷崖上顯露出黑褐色斜向紋理的巖石。當夏季氣溫較高時,裸露的煤炭偶爾會發生自燃,升起縷縷青煙。3000多年前的古人是否同樣看到如此景象,從而受到啟發,開始使用煤炭作為燃料?

  近日,在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董廣輝的指導下,該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士生仇夢晗牽頭,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在《科學·進展》期刊合作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多學科證據,深度揭示了中國新疆伊犁尼勒克縣吉仁臺溝口遺址先民自3600年前起系統利用煙煤燃料的內涵,將人類最早系統燃煤的歷史推前了約1000年。

  證據鏈還原史前煤炭系統開發利用圖景

  基于考古學證據和文獻記錄,世界公認最早系統開發利用煤炭作為燃料的可靠證據來自漢朝。但有關史前時代系統開發煤炭燃料的直接證據始終缺失,直到中國新疆伊犁尼勒克縣吉仁臺溝口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推進,相關證據才浮出水面。

  自2015年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吉仁臺溝口遺址和墓地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煤炭的使用現象,還發現了冶銅活動的相關證據。隨后的一系列發現表明吉仁臺溝口遺址很可能是該時期伊犁河上游地區的一處中心性聚落。此后,中國人民大學與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環境考古研究團隊在考古工地開展合作研究。

  吉仁臺溝口遺址在伊犁河的一條主要支流——喀什河出山口右岸的臺地上,北、東、西三面環山,河流向南出山流入尼勒克谷地。“吉仁臺溝口遺址是一處青銅時代大型聚落遺址。相比于墓葬,聚落遺址能夠為我們提供更立體、豐富的人群生活信息。”仇夢晗說。

  研究團隊通過對吉仁臺溝口遺址進行碳十四測年,并利用貝葉斯模型對年代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將遺址主要的人類活動厘定為兩個時段,即距今4500—4300年(早期)和距今3600—2900年(晚期)。其中,遺址的主體屬于晚期階段,大量的煤炭遺存廣泛出土于這一時代的文化地層。

  在遺址中有成堆放置的煤炭,一般分布在房址的周邊,這很可能是古人有意為之,方便隨時取用。在房址的地面上,有時候會發現灰色的煤灰,還有一些沒有完全燃燒的煤,在一些爐子和房址的火塘里也存在煤渣。

  研究團隊對遺址周邊的6處煤層露頭和遺址中采集的部分煤炭樣品進行了鍶釹同位素、碳氮元素含量以及38種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發現其中3處煤炭露頭與遺址遺存的煤炭聯系更緊密,很可能是遺址煤炭的來源,表明古人煤炭選擇的多源性。

  同時,遺址中的煤炭碳含量相對較高且比較穩定,但是不同露頭的煤炭碳元素含量的波動比較大,說明人類可能已經了解到不同地點煤炭性質的差異,進而有選擇地取用了更優質的煤炭。

  在后來的發掘中,考古隊還在遺址中發現了木車,這或許能解釋古人運輸煤的交通工具問題。“這些考古學現象揭示了一個完整的有關煤炭燃料開發的證據鏈,表明當時人類已經系統地開發使用煤炭燃料。”仇夢晗說。

  開啟人地關系新篇章

  當時的古人為什么需要大規模地使用煤炭呢?

  研究團隊對遺址周邊的自然土樣及遺址早晚兩期不同區域的土樣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遺址晚期地層中的冶煉地點重金屬元素明顯富集,某些點位的銅元素濃度甚至達到了自然值的50倍。

  結合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冶金活動證據鏈,進一步證實了吉仁臺溝口是當時的區域性冶金中心的判斷,而冶金必然伴隨著大量能源需求。

  研究團隊還對遺址早晚兩期的炭化木材遺存進行了種屬鑒定,發現遺址早期人群在選擇木材燃料時,更傾向于選擇燃燒熱值更高、質地更軟的針葉材。

  但是,遺址晚期人群卻棄用針葉材,轉而選擇煤炭作為主要燃料,這又是為什么呢?

  團隊推測,到遺址晚期時,相對寒冷的氣候導致了周邊植被的退化,特別是針葉林的萎縮。規模更大的聚落和更高強度的冶金活動帶來的燃料能源需求,疊加木材資源供給的減少,共同激化了當地社會與環境間的矛盾,最終促使當地人群打破傳統,進行能源轉型。

  選擇性開采、有計劃地存儲以及生產生活中廣泛的燃燒利用,表明煤炭并非為某一社會階級或某個生產部門所獨占。“在吉仁臺溝口,系統開發煙煤燃料最終推動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復雜化社會。”仇夢晗說。

  研究人員介紹,在中國伊犁地區,可能是受到了距今4200年前開始的一次全球性氣候惡化事件的影響,距今4200—3800年間的人類活動出現衰退。

  距今約3600年前,新疆西北部地區形成了更為復雜成熟的生產作業方式。吉仁臺溝口遺址晚期人群不僅掌握多種農作物的種植和家畜的養殖技術,還具有制銅工業,顯著增強了社會的復雜化程度和穩定性。社會發展需求、氣候環境惡化共同脅迫史前社會進行能源轉型。

  人類活動和環境總是相互影響的。“我們的研究有兩個有意思的點:以往的研究大多從動植物利用的視角去觀察人類生業怎樣適應環境的變化,但是這次是從燃料的視角揭示了人類面對資源短缺時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第二是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在進行土壤元素分析時,我們發現人的冶銅活動導致了土壤污染,這是典型的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表現。”董廣輝說。

  董廣輝說,團隊一方面會繼續拓展研究區域,探尋周邊甚至更遠的地方是否有新的證據,推進對于早期用煤的時空分布特征的認識;另一方面,團隊著眼于大量燃煤產生的環境影響,不只局限于局部的土壤污染,還計劃對遺址不遠處的湖相沉積地層開展研究,進一步完善對史前時代煤炭資源利用的認識。(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法伊莎 劉宇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无遮挡|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最近中文字幕2019高清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熟妇人妻系列aⅴ无码专区友真希|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最新在线不卡|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 小泽玛丽无码视频一区|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a中文字幕1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