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貿試驗區八年“成長記”:開放成最亮底色
(經濟觀察)福建自貿試驗區八年“成長記”:開放成最亮底色
中新社福州4月21日電 (記者 龍敏)自2015年4月21日掛牌運行以來,福建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效顯著,改革開放紅利在更大范圍內得以釋放。截至今年3月統計顯示,自貿區累計新增企業12.5萬戶,注冊資本2.7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教授2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改革開放是福建自貿試驗區最鮮明的特點和底色。盡管近年來面對新冠疫情等沖擊,但是福建自貿試驗區引資仍然成效明顯。
隨著創新舉措的持續走深走實,福建自貿試驗區逐漸從“試驗田”變為“豐產田”。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創新舉措553項,全國首創126項。
廈門自貿片區“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建設成型,95%以上為外資授權貼牌生產(OEM)企業,承接業務80%來自海外;跨境貿易指標獲評全國標桿,廈門跨境電商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一檔;飛機租賃業務位居全國第四,二手飛機租賃業務位居全國首位,集成電路租賃額居全國前三。
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福州自貿片區營商環境邁上新臺階。去年12月,福州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7.98小時、0.62小時,較2017年當月分別壓縮83.91%和94.64%;企業開辦時間由掛牌前的15個工作日壓縮至3小時,材料齊全最快可半小時辦結。
目前,福州自貿片區內擁有全國第四個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集聚228家物聯網企業,去年物聯網產業鏈產值達400億元。福州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片區將改革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為發展新動能,累計新增企業4.71萬家,是掛牌前的7倍。
福建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建設同頻共振。黃茂興表示,自貿試驗區、“海絲”核心區等在福建相疊加,貿易日益便利化,“一帶一路”正被打造成為致富的貿易通途。
近日,伴隨汽笛長鳴,搭載嬰幼兒用品、家電、電機等500多噸貨物的“閩都號”中歐班列,從福州自貿片區內的江陰港駛出,抵達莫斯科。福州國際班列公司總經理黃長剛介紹,今年首季度,中歐班列已開行5列,累計發運貨物3330噸。下一步將根據運輸需求增加“閩都號”班列班次,助力貿易便利化。
如今,福州自貿片區搭建起與全球各地貿易往來的暢通網絡,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其中,江陰港獲批為國際船舶登記船籍港和中資“方便旗”船回國登記船籍港,開通29條外貿航線;引進德國愛馬仕物流,開通榕歐直飛航線,通過漢堡、莫斯科、巴黎等歐洲樞紐城市,形成福州與歐洲空中物流通道。2022年,福州自貿片區內港口貨物吞吐量6947萬噸,同比增長81.9%。
廈門自貿片區已穩定開行中歐、中亞、中俄三條中歐(廈門)班列國際貨運干線,主要通達12個國家和34個城市;“絲路海運”已開通100條命名航線,通達43個國家117座港口。統計顯示,廈門自貿片區跨境電商進出口已突破100億元。
目前,福建正全面“升級”自貿試驗任務。今年2月,福建發布《福建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實施方案》《福建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平臺提升行動方案》;3月,啟用福建自貿試驗區創新(平潭)中心。福建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沿海近臺區位特色和先行先試優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先行先試,有力推動福建經濟高質量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