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將貫穿會計師考試注冊培訓各環節
核心閱讀
近日,財政部印發的《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建設綱要》提出,各級財政部門牽頭抓總,各級注冊會計師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將誠信建設落實到考試、注冊、培訓、自律監管等各個環節。
□ 本報記者 萬靜
誠信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核心價值,是行業的立業之本和發展之要。近日,財政部印發《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建設進行全面系統部署,以期全面助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綱要》提出,各級財政部門牽頭抓總,各級注冊會計師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將誠信建設落實到考試、注冊、培訓、自律監管等各個環節。建立以職業道德、執業質量為關鍵標準的業績評價體系和晉升機制,樹立誠信品牌文化,鼓勵會計師事務所依法使用誠信信息,優先聘用、培養、晉升具有良好誠信記錄的從業人員。
對行業誠信建設提出新要求
會計行業不僅需要高超的專業知識,還需具備高尚的誠信道德素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此次《綱要》的制定出臺,就是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對整個會計行業誠信建設進行全面統籌謀劃,明確未來一段時間會計行業誠信建設的方向,對行業誠信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來財政部持續加強會計行業誠信建設,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特點的行業誠信建設體系。但從近年來曝光的一些審計失敗案例來看,行業誠信建設與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求不匹配、不協調、不適應的矛盾仍然突出。
這主要表現為:誠信標準尚不健全;覆蓋行業全過程、全鏈條的誠信監控體系尚未形成,誠信信息采集和披露機制尚不完備,行業從業人員誠信信息仍有缺失;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尚不健全,尚未實現共享和公開相關信息并實施聯合懲戒;誠信教育機制尚未覆蓋行業服務全環節,履約踐諾、誠實守信的誠信文化氛圍尚未全面形成。
為解決這些問題,《綱要》專門提出,要著力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貫穿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從業人員全生命周期的誠信管理體制機制。同時進一步健全會計誠信標準,將誠信貫穿于職業道德規范和執業準則規則,規范化構建行業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維護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體權益。
同時《綱要》的出臺也是有效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秩序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強會計行業日常監管和信用管理。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在全社會、全行業形成警示效應,有效整治財務審計秩序,整肅行業風氣。
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強行業誠信建設,健全行業誠信檔案,把誠信建設要求貫穿行業管理和服務工作各環節”。
“印發《綱要》對于加強行業誠信建設,更好地發揮行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等作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
提高誠信信息披露透明度
今年1月底,財政部制定印發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這是我國首次制定全國性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提出:堅持誠信,守法奉公。堅持準則,守責敬業。堅持學習,守正創新。
此次《綱要》明確,職業道德規范是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從業人員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要引導從業人員自覺遵循誠信原則,守住誠信操守底線,筑牢法律法規紅線。
此外,《綱要》所提出的會計行業誠信教育也是全方位的。《綱要》提出要加大對考生職業道德和誠信執業的考察力度,推動將考試違規行為納入誠信管理體系,切實將誠信教育貫穿于考試工作各環節。《綱要》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各環節,納入行業高端人才、執業質量提升等各類培訓以及行業黨校課程體系,強化職業道德年度培訓要求,不斷提高職業道德培訓在繼續教育中的學時占比。《綱要》還將誠信教育貫穿于行政許可事項、執業管理、執業質量檢查、處理處罰和懲戒等環節。
誠信信息采集和披露管理制度是科學、規范開展誠信信息管理的基礎和保障。為此《綱要》提出,持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會計行業誠信信息披露透明度,全面記錄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從業人員執業情況和信用情況,建立健全標準統一、權威準確的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從業人員誠信檔案。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認為,《綱要》特別強調要將誠信道德職業規范貫穿到會計從業各個環節當中去,這是會計工作的本質使然。會計工作要求相關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誠信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但是,隨著企業之間市場競爭的加劇,關于財務工作方面的改革動作不斷加大,這種誠信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逐漸被利益所取代。只有會計人員對誠信的責任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夠將追求誠信和社會責任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
嚴重失信者“一票否決”
近年來,注冊會計師執業水平和服務能力穩步提高,已成為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部分從業人員風險意識、責任意識不強,掛名執業、網絡售賣審計報告、超出勝任能力執業、無證經營等違法違規執業問題也客觀存在。因此,整頓會計從業人員管理體制,完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提升會計人員職業素養、服務水平,是促進行業長遠健康發展的急迫需求。
建立分級分類監管體系是強化誠信監管結果運用的重要方面。對此《綱要》明確提出,對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對屢查屢犯的會計師事務所,加大抽查力度,提高檢查頻次。
開展守信激勵是行業誠信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是誠信閉環管理的重要支撐。對此《綱要》提出,完善全國先進會計工作者評選表彰制度,將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誠信執業情況作為評選表彰的重要依據,對嚴重失信者實行“一票否決”。
開展失信懲戒是行業誠信建設的重要抓手,是誠信閉環管理的重要約束機制。對此《綱要》提出,推動實施懲戒力度大、監管效果好的失信懲戒措施,包括依法依規限制失信聯合懲戒對象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享受稅收優惠等行政性懲戒措施,運用信用記錄、警示告誡、公開曝光等行業性懲戒措施,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開展誠信情況評級評價是誠信監管的重要基礎,是加強行業誠信建設的重要引導。《綱要》提出,要加強行業誠信評級評價結果的應用,將行業誠信評級評價結果推送至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國有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及相關市場主體,作為行政許可、信用監管、政府采購、評先創優、資質等級評定、納稅信用評價、審計機構招標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并依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中國政法大學稅法研究所主任施正文指出,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誠信缺失必將危及市場經濟根基。當前,在全社會日益高度重視誠信建設的背景下,會計誠信建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已成為影響會計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度因素。會計造假損害的是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的嚴肅性,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特別是讓我國證券市場飽受虛假錯誤信息的沖擊。因此加大對會計從業人員各種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支持會計誠信體系建設,能有效防范和制止會計造假現象肆虐蔓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