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蔡中平:把“砍樹”變成“看樹” 用好“綠色碳庫”-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 (黃令妍)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局長蔡中平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若充分利用森林景觀資源,把“林家樂”搞起來,把“砍樹”變成“看樹”,“賣山”變成“賣生態”,“賣木材”變成“賣景觀”,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贏得“金山銀山”。
“碳達峰”“碳中和”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熱詞。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談及林農如何從國家“雙碳”布局中獲益,作為2023年全國政協新設立環境資源界別委員的蔡中平認為,生態旅游及森林康養產業市場巨大、前景廣闊,是惠及林農的一條路子。
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規模大,生產的木材占全國近半。蔡中平介紹,廣西整縣、整鄉、整村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探索實施“國家儲備林林票”等讓林農更加直接受益的政策機制,通過定期獲取林地租金及管護報酬、到期林木采伐收益分成以及碳匯交易等方式,定能使林農的“錢袋子”鼓起來。
廣西當前打造萬億元林業產業,其中油茶產業綜合產值位居全國前列。蔡中平提及,廣西官方組織實施千萬畝油茶、千億元產值的“雙千”計劃,對種植油茶實施每畝2000元的補助,這是重大的政策紅利。“我們廣西選育的香花油茶系列新品種,每畝測產達到了茶油100公斤以上的水平,到時候將真正實現‘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
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此次全國政協會議,蔡中平關注如何建好用好人工林“四庫”。他指出,中國人工林面積已穩居全球第一位,但人工林可持續經營問題長期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
他建議國家加大對人工林建設的投入力度,在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廣西建設人工林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廣混交造林、測土配方施肥、培育大徑材等科學營林技術,增強固土保水、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
為強化固碳增匯,建好用好人工林“綠色碳庫”,蔡中平希望從國家層面加快建立林業碳匯計量體系、速生優勢樹種碳匯方法學和林業碳匯交易規則等政策機制,推廣“以木代鋼”“以竹代塑”“生物質能代替化石能源”,更好落實固碳減排。
廣西山水交融、沿海沿邊,是中國南方極為特殊、極其重要的生態屏障。蔡中平介紹,廣西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西南巖溶國家公園正式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力爭到2030年初步建成。廣西還將統籌好西江、漓江等沿海沿江重要區域生態修復和擴綠提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