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80后”女大學生返鄉當“新農人”:種水稻十余載 勇于創新嘗試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福建上杭10月17日電 (張金川 廖珍妹)從村里考出去的第一位女大學生,到回鄉當“泥猴子”;從大城市的財經記者,到反哺故土做起新型農民。
時光一晃而過,梁永英回到家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種田已十余年。如今,她不僅是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聚勝家庭農場的場長,還是龍巖市新農人協會會長、龍巖市人大代表。
金秋時節,中新社記者來到上杭縣中都鎮軍聯村見到梁永英時,她正在田間地頭巡查水稻長勢??粗磳⑹崭畹乃?,她說:“今年水稻種植面積500多畝,較去年有所增加;早稻畝產與去年持平,晚稻豐收在望,加上市場價格和國家補貼均遞增,全年收入預計增加20萬元人民幣以上?!?/p>
1983年出生的梁永英,2002年考入華東政法大學。大學畢業在外工作5年后,她與丈夫一起帶著孩子回到中都鎮,開始與田地為伴,種植水稻。
2014年,這位返鄉女大學生在軍聯村創立上杭縣聚勝家庭農場。讓她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這個家庭農場先后獲評為龍巖市大中專學生返鄉農業創業示范基地、龍巖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福建省示范家庭農場、全國巾幗農業示范基地、全國糧食安全教育基地。
創新和嘗試,貫穿梁永英的創業始終。她告訴中新社記者,2014年起,她在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海峽合作處支持下,引進種植臺灣越光稻;市場反響好,銷售填補多項空白。
“越光稻在臺灣種植多年,屬于中高端品種,是由嫁到臺灣的龍巖永定人盧月香和她的團隊帶回家鄉龍巖試種的。”梁永英說,因緯度和氣候與臺灣相似,越光稻試種很順利,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現象。
2020年,梁永英主導的“臺灣越光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獲得福建省勞模工作室優秀成果獎。對此,上杭縣副縣長郭夏媛認為,加強閩臺合作,實現了臺灣農業良種和關鍵技術的集成示范推廣。
“要勇于更新品種,嘗試種出更優質的米。”現在,梁永英生產的“都瑞康”大米賣到了中國各地,還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并獲得“福建省好糧油”稱號。
2015年起,梁永英挨家挨戶溝通,成功集中連片流轉耕地800多畝種植雙季稻,成為上杭縣最大的種糧大戶。今年,她的雙季稻種植面積近500畝。
“至此,基礎算牢固了,我有勇氣去嘗試機械化了。”梁永英認為,她的勇氣,是知識累積起來的。“這些年一直在充電,縣市政府部門經常組織學習培訓?!?/p>
近年來,梁永英投資購置插秧機、收割機、無人機、全自動烘干機成套設備等各類新型農機具,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作業;建成溫控工廠化育秧棚、烘干房,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項目,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小丘改大丘,分散變連片,在南方丘陵地區成功實踐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以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了父輩糧食耕種模式,讓農戶增收增效,也解決部分就業問題。”梁永英說。
作為龍巖市返鄉農業創業典型,梁永英還率先試驗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通過稻魚、稻鰍立體種養試點,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引領農業綠色發展;全力構建“農場+農戶”全產業鏈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1000多戶種植戶共同提高科學耕種水平,并幫助2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我一直希望帶領鄉親們致富,在全國打響中都鎮大米品牌。”今年,中都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業名單,梁永英自創的“都瑞康”大米成為產業強鎮創建品牌。
2017年,梁永英投資建成年產量3.5萬噸大米加工生產線,完成糧食生產全產業鏈建設,實現種植、倉儲、加工、服務、銷售一體化發展。
在梁永英的帶動下,上杭縣涌現出60多戶百畝以上規模種糧大戶。她認為,這得益于中都鎮“魚米之鄉”優質原糧基地優勢,加工的精品大米受到市場歡迎,“在商超銷售,與眾多國企合作共建,走上了高端定制路線,還搭上‘互聯網+’的快車?!?/p>
“國家重視糧食安全的好政策、當地的技術支撐、父老鄉親的支持、個人的堅持,這四樣缺一不可?!闭勂鸹剜l創業感受,梁永英認為,未來搞農業,一定有看頭。她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加入“新農人”隊伍,扎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農村地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