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23年接力 512名博士錨定人生“井位”

發布時間:2022-10-12 11:0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3年接力 512名博士錨定人生“井位”【將論文寫在廣袤油田上】

  黃沙漫天,戈壁荒涼,豐富的油氣資源亟待開發——看到新疆油田的第一眼,這里的一切便在張波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2014年,張波正就讀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井工程專業,他第一次跟隨學校暑期社會實踐博士團來到新疆油田。別人看到的是艱苦的工作環境,張波看到的則是這里對人才的渴求和廣闊的人生舞臺。

  “我要來這里!”4年后博士畢業,張波告別繁華的都市,到新疆塔里木油田工作。在他的帶動下,他所在課題組已有4人選擇新疆油田、3人選擇到塔里木油田工作。

  張波的故事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暑期社會實踐博士團(以下簡稱“博士團”)的成長縮影。

  不搞花架子,不做盆景式調研——從2000年至今,這所高校博士團的512名博士先后接力,赴基層一線學習了解企業生產難題,將論文扎實寫在廣袤油田上,他們由此錨定好自己的人生“井位”。

  脫下博士帽 甘做“小學生”

  博士團的雛形始于1999年勝利油田科技服務團。當時,時任團委書記劉彬禮帶隊深入勝利油田的產礦企業,因那時的博士生較少,也吸收部分碩士研究生參加。

  2000年,團中央發出號召,將百支博士團“三下鄉”志愿服務行動作為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第一時間響應參與,派出兩支博士團,并榮獲當年“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稱號。

  如今,該校博士團開展的形式主要有企業調研、走訪、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務。這些年,博士團多次深入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大慶油田等。

  “歷屆博士團成員都愛說一句話,‘脫下博士帽、甘當小學生’。大家在實踐中認識企業,交流技術,這也對增長智慧、堅定理想信念起到積極作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原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高平發說,從2002年起,該校博士團由他組織、帶隊長達12年。

  除了親身體驗生產一線環境外,每到一處油田,這些走出“象牙塔”的學生常常被油田工人的艱苦創業精神感動。

  2009年博士團赴中原油田調研,在中原油田發現井,博士團詳細了解了中原油田的發現、會戰、建設和發展歷程。

  博士團成員蔡寶平說:“今天,我們更應該努力奮斗。中國石油大學也有著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我們一定要繼續傳承和發揚這種精神,激發斗志,不怕苦,不怕累,為祖國開采更多的石油。”

  如今,蔡寶平留校任教,成長為“香江學者”“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取得2021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多項成果。

  近幾年,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該博士團同步組織到地方參與考察新農村和城市建設。而博士團的組織也由學校統一派出,轉變為各二級學院每年組建自己的博士團參與實踐。

  根植家國情懷 彰顯育人實效

  在這所高校,博士團逐漸成為“行走的思政課堂”。23年間,很多成員在油田了解到國家戰略和一線工作情況后,毅然選擇投身能源戰略,到西部參與油田建設或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從事科學攻關和人才培養工作,由此涌現出一大批行業骨干和科研專家。

  2013屆博士研究生秦寧就是其中一位。談及參加博士團的經歷,她至今印象深刻:“2012年,學校帶著我們去吉林油田學習交流,深入了解了現場的‘頑癥’和‘卡脖子’難題,看到了石油人不怕犧牲、不畏艱苦、報效祖國的石油精神,讓我堅定了一定要用自己的科研技術解決實際難題的決心。”

  2013年畢業后,秦寧來到勝利油田,始終奮戰在持續研發攻關的第一線,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勝利油田發現新增2.7億噸儲量的春暉和阿拉德等油田提供重要技術支撐。2021年,秦寧榮獲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如今,她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首席專家。

  現任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井控首席工程師的殷志明,2005年曾跟隨博士團赴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塔里木油田等企業交流和學習。

  “我到現在都記得茫茫戈壁灘上‘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的巨幅標語帶給我的精神震撼,一直激勵著我從事能源事業。”殷志明回憶。

  從我國第一批深水鉆井工程師到如今的井控首席工程師,殷志明在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及生產科研等50余項科研生產任務過程中攻堅克難,圍繞深水鉆井、深水井控應急技術開展了大量應用基礎研究工作,2020年與團隊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實現了我國深水井控關鍵技術和裝備的源頭創新。

  “博士團經過多年的傳承與創新,與國家戰略、服務社會結合得更加緊密,實效性更加凸顯,既是學校社會實踐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具有學校人才培養特色的品牌載體和亮點項目,已成為石大學子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重要平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團委書記季林海說。

  助力生產一線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23年間,這些年輕的科技后備力量在錘煉自身本領的同時,深入助力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將論文實實在在地寫在祖國大地上。

  2016年,該校石油工程學院博士團前往勝利油田考察調研,與現場專家交流時了解到企業的發展困惑。

  當年,勝利油田作為典型水驅開發為主的老油田,絕大部分油藏已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從地下每采出10噸液量,就有9噸多是水,大量剩余油滯留地下無法采出,高含水已成為老油田開發的“癌癥”。如何高效控水增油、讓高含水老油田獲新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凍膠分散體作為油田控水增油的‘抗癌特效藥’,具有成本低廉、耐溫耐鹽性能更強、深部運移作用距離長等優勢,是不是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呢?”參與交流時,博士團成員劉逸飛提到他所在的“戴彩麗教授團隊”正在研究創建的技術。基于本次博士團技術交流成果,學校與油田企業進行了后續的聯合攻關與規模化推廣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該技術已在勝利油田的多個采油廠累計現場應用近500井次,累計增油20余萬噸,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

  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黨委副書記萬云波看來,“中國石油大學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因油而強,承擔著為服務國家能源戰略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學校連續23年推動博士團深入油田和企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鼓勵博士生下基層、赴一線,學以致用開展科技服務,更是引導博士生畢業后堅定報效祖國、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念和決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曲曉琳 徐明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2年10月12日01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日韩中文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专区|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看|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