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種養大王”走向東盟的“蠔情壯志”
【解說】60多歲的鄭宏明外表精干,皮膚呈古銅色,配上一頭蓬松小卷的“刺猬”發型,令人印象深刻。他是“中國大蠔之鄉”廣西欽州的“科技種養大王”,從事生蠔養殖近40年。在過去近40年里,他承包蠔場,又承包灘涂、海域,從改用水泥柱養殖替代傳統投石養殖,到如今當地普及的用水泥串在浮筏吊養的模式,他總能開行業之先,推動了欽州乃至整個廣西北部灣養蠔產業的發展。
【解說】在欽州灣龍門港外海,一個藍黑色的新型蠔排在清一色的竹木制蠔排中一枝獨秀,這是鄭宏明的又一次創新。
【同期】大蠔養殖戶 鄭宏明
因為2014年威馬遜臺風,把我那蠔排全部打掉,損失了一千多萬,一夜之間回到舊社會了。
【解說】鄭宏明介紹,這種采用高密度PE材料制作的蠔排可以有效抵御海上風浪,降低臺風危害,助力生蠔養殖走向深海。
【同期】大蠔養殖戶 鄭宏明
因為我們做過實驗,電腦模擬,已經經過那些專家做過實驗,實際上真的要經歷過大風才知道。如果是竹木的蠔排,最多用三年,多的五年,要全部報廢了,這個二十年都沒問題。
【解說】近年來,欽州大蠔產業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形成連片萬畝大蠔養殖基地5個,標準化大蠔吊養基地15個。當地加工生產的原汁蠔油、蠔豉系列產品暢銷粵港澳地區。生蠔養殖的發展同時促推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成為欽州沿海一帶居民的主要增收產業。
【解說】當地官方介紹,欽州是中國大蠔主產區及苗種供應地,種苗主要供應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省區以及越南。2021年欽州市大蠔養殖面積15萬畝,產量29.7萬噸,年產蠔苗達1.3億支(串),大蠔苗種及養殖產值突破30億元人民幣。
【解說】鄭宏明表示,希望把大蠔養殖事業擴展到東盟國家。欽州大蠔產業要做大做強,必須不斷創新技術,走向深海,走出國門。
(翟李強 莫怡瑤 廣西欽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