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提建議 劇本殺如何“殺”出一條規范路?
代表委員提建議
劇本殺如何“殺”出一條規范路?
據第三方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劇本殺”市場規模已達117.4億元,預計到2022年中國“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238.9億元。急速擴張的市場也在考驗這一行業的“自潔”能力——黃暴血腥的內容、盜版侵權、良莠不齊的劇本……無不在告誡這個初創行業還遠未成熟。
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帶來了“劇本殺”相關的議案和提案,對這一正在發展中的娛樂行業給予建議。
什么是“劇本殺”
密室劇本殺文化業態是指根據一定的故事劇情,提供劇本、機關密室、實景場地中的一種或多種,以邏輯推理為主,供消費者之間互動或消費者與場所工作人員互動的文化體驗形式。
“劇本殺”面臨的問題
行業無監管
內容無審批
版權無保護
……
監管先例
3月1日起,《上海市密室劇本殺內容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上海正式開始對密室劇本殺這一新興文化業態進行管理。根據管理規定,在上海經營的密室劇本殺場所均須把使用中的劇本向上海市文旅局提交備案。
代表委員建議
對“劇本殺”行業開展內容審核與版權保護。由國家相關部門建立內容審核和版權交易保護中心,通過版權局或第三方機構,加強對內容創作、發行使用等環節的內容引導、審核、保護與交易管理
應當建立行政管理和行業自律分工協作模式,明確相關監管部門的管理重點,明確內容安全、生產安全、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風險點與底線
全國人大代表別必亮:
要健全創作審核機制 給出版社新增“劇本殺”版號核發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認為,“劇本殺”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市場的推崇和資本的加持,各式各樣門店如雨后春筍,市場快速擴張,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產業鏈逐步形成。然而,行業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帶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劇本殺”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如缺乏具體的行業規范、管理主體與歸口部門不清晰、盜版侵權、內容存在黃暴血腥等問題。
對于“劇本殺”的管理,別必亮建議,首先要充分發揮協會引領作用,凈化行業風氣。建議相關的省市成立各自的沉浸式文化產業協會,完善協會的組織機構構架,以協會為橋梁和紐帶,加強行業引導、制定行業服務標準、維護行業信譽,全面規范會員資格審查、簽發證照、資格認證、經營范圍、劇本版權保護、行業培訓與行業評價等經營行為。此外,要強化著作權法普法宣傳,出臺版權保護細則。加強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宣傳,提升從業者的法律意識。將司法手段與行政手段結合起來開展版權保護,有效打擊侵權盜版,保障相關作品的創作傳播以及創作者、使用者和傳播者的合法權益。
在內容上,別必亮認為,要健全創作審核機制,建議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出版社原有書號核發的基礎上,給出版社新增“劇本殺”版號核發,將線下盒裝“劇本殺”歸至出版社的出版物管理范圍,將線上“劇本殺”APP及其分發平臺分別歸至網絡游戲和網絡文學的管理范圍,完善作品創作審核流程、內容范圍、評價體系,以保證正確的政治導向、健康的審美取向,傳播主流的、正向的價值觀。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全國政協委員劉旗:
由國家相關部門建立內容審核和版權交易保護中心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主任劉旗向大會提交《關于促進“劇本殺”新業態發展的提案》,建議加強監管和引導,推動“劇本殺”行業健康發展。
劉旗表示,在發展過程中,“劇本殺”行業存在著“內容無審批”“版權無保護”“行業無監管”等問題。劇本內容沒有審核機構進行審核把關,導致部分作品涉靈異、情色、暴力等情節存在;行業沒有形成尊重知識產權的氛圍,網絡平臺盜版作品較多,沒有相關保護措施,低價惡性競爭導致大量劇本內容的抄襲以及同質化;很多實體店沒有正式營業牌照,甚至不一定有正式的門店,部分店家消防安全防備意識薄弱,有涉色情、恐怖、暴力運營方式存在,容易令年輕人迷失自我。
為此,劉旗建議對“劇本殺”行業開展內容審核與版權保護。由國家相關部門建立內容審核和版權交易保護中心,通過版權局或第三方機構,加強對內容創作、發行使用等環節的內容引導、審核、保護與交易管理。
同時,通過跨界融合和協同創新,提供從IP打造、創意與空間設計、軟硬件系統集成、投融資與運營管理的沉浸式產業全鏈條服務,面向歷史文化街區復興、城市公共空間活化、景區升級與產業提升、城市消費和夜間經濟激活等,構建線上線下協同的文旅消費產業新生態,推動文化科技領域成果轉化、集成創新和新項目孵育。
此外,引導和支持“VR+”發展,推動虛擬現實技術產品在文旅行業領域的應用,擴展在城市空間、城市綜合體、文化場館、景區街區等文旅場景的應用,與互聯網旅游、智慧旅游等新模式聯動健康發展。據人民網
全國人大代表張淑琴:
制定沉浸式娛樂行業未成年人保護規范與標準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聯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城市對近9000名青少年的調查發現,79.3%的青少年知道“密室”“劇本殺”,71.2%接觸過,65.2%表示喜歡。年齡越低,喜歡“密室”“劇本殺”的比例越高,未成年人比18歲以上的青年高近8個百分點;年齡越低,喜歡恐怖類“密室”“劇本殺”的比例越高,12—14歲未成年人喜歡恐怖類“密室”的比例比31—35歲高29個百分點,比36歲以上成年人高34個百分點;未成年人業余時間到“鬼屋”或“密室”玩的比例更高,比18歲以上的青年高4個百分點。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到,以“劇本殺”“密室逃脫”為代表的沉浸式娛樂活動門店發展迅速,未成年人作為主要消費群體更偏好恐怖、懸疑等主題娛樂內容。
為了更好地在沉浸式娛樂活動中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代表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端口前移,規范監管,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由于目前對沉浸式娛樂行業的管理尚處于研究和摸索階段,存在監管交叉、多頭管理的現象。文化旅游、宣傳、消防、版權、治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均有相關管理職責,建議明確牽頭部門,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對“密室”“劇本殺”等業態進行規范管理。
應當建立行政管理和行業自律分工協作模式,明確相關監管部門的管理重點,明確內容安全、生產安全、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風險點與底線,既要加強事中與事后的監管,更要加強事前監管,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是建立沉浸式娛樂行業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建議由相關行業組織牽頭建立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由青少年保護專家、文化產業研究專家、政府管理部門、行業組織、相關企業、媒體單位等共同組成,對沉浸式娛樂行業的青少年保護問題進行長期關注、深入研究和專業指導。結合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特征與文化需求,建立對劇本的審核評測機制,及時跟蹤、研判、監測沉浸式娛樂產品的質量和相關服務舉措,定期發布沉浸式娛樂行業未成年人保護報告等。
三是制定沉浸式娛樂行業未成年人保護規范與標準。作為融科技、藝術、文化、創新于一體的娛樂活動,“密室逃脫”“劇本殺”給青少年帶來了強烈的沉浸體驗,但是目前尚無針對未成年人的經營要求與規范,很多經營者感到雖“有心為之”,但“無法可依”。建議盡快制定和出臺沉浸式娛樂行業未成年人保護規范與標準,如在營業場所增加未成年人適齡提醒、對某些劇本增加“不適合未成年人”標簽等,幫助經營者自覺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據中國青年雜志微信公眾號
全國政協委員朱妍:
加大對“劇本殺”內容意識形態風險管控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芭蕾舞團副團長朱妍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劇本殺”行業監管力度的提案》。
談及“劇本殺”業態的發展以及與其相關的青少年合法權益,朱妍委員提出幾點監管建議。
一是明確要求“劇本殺”實體店及網絡平臺禁止未成年人進入和使用。由于“劇本殺”中存在的血腥、恐怖、情色等內容、場景容易給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帶來長期且不可逆的傷害,建議文旅部門出臺相關規定,將“劇本殺”實體店和網絡平臺比照經營性網吧的性質進行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進入和使用。建議市場監督部門及網監部門加大對“劇本殺”實體店和網絡平臺的抽檢力度,對違規接納未成年人進入和使用的“劇本殺”商家進行懲處。
二是加大對“劇本殺”內容的意識形態風險管控。建議宣傳部門指導制定“劇本殺”行業規范,建立健全“劇本殺”劇本的文化審查機制、版權保護機制等,市場監管部門強化對“劇本殺”市場的動態監管,防止資本無序介入后的野蠻生長,以及由此帶來的對青少年身心發展、價值觀養成等方面的外溢風險。加強對“劇本殺”相關新業態發展趨勢的科學研判,提前謀劃,積極引導。
三是注重對“劇本殺”從業者的思想和創作引導。“劇本殺”作者是正在萌生的新興職業青年群體,與一般網絡作家和新媒體從業者有明顯差異,建議將其納入新社會階層人士,加強對“劇本殺”從業者的引導溝通聯絡工作。建議多舉辦“劇本殺”從業者思想政治引領專題培訓班,各級作協鼓勵、支持、動員本級協會作家創作正能量充盈的“劇本殺”作品,為“劇本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引導“劇本殺”行業不斷強化自律,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劇本之中,堅決抵制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劇本。
據中國青年雜志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