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讓世界用上“福建造”
“現在全球每3塊汽車玻璃就有1塊來自福建,每5雙運動鞋就有1雙是‘福建制造’,福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在全球位列第一。”在4月8日上午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郭寧寧如是說。
10年來,福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全省經濟總量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從2.5萬億元增加到5.4萬億元、居全國第八,人均GDP從6.4萬元增加到13萬元、居全國第四,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已邁上新臺階。一張“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宏偉藍圖正在八閩大地上徐徐展開。
今天的福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擁有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38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全國第四;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10年間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6300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指數居全國第三;環境更加清潔,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森林覆蓋率65.12%、連續45年居全國首位;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十年間新增城鎮就業人數589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3萬元增長到4.5萬元、居全國第七,群眾安全感率持續保持在99%以上。
“福建今天的發展和成績得益于改革開放,未來的前途和希望也一定要靠改革開放。”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趙龍提到,改革開放前,福建省的經濟總量僅排在全國倒數第八,基礎差、底子薄,發展落后。今天的福建,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將改革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開越大,“海絲”核心區、金磚創新基地等窗口效應加快顯現,全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6.5%。
“去年,福建全省新設立臺資企業2100多戶,增幅很高;實際利用臺資規模70多億元,翻了一倍多,兩項都居大陸首位。”郭寧寧說,臺胞臺企在福建可以共享全方位發展機遇,比如“正新”“太祖”等臺灣品牌進入了大陸“老字號”的大家庭且發展很好。她提到,福建聚焦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快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目前閩臺貿易額累計突破1.5萬億元。
在以通促融方面,福建大力推動“小三通”海上航班、空中直航航線復航,福州馬尾、連江到馬祖以及廈門、泉州到金門的海上航線,福州到臺北、高雄的空中航線也已經復航,且客運流量大幅增長。福州、廈門、平潭為臺胞推出了2000多套免租房和公租房,“現在臺胞到福建非常方便,在福建生活、就業、創業也很安心、很舒心。”郭寧寧說,2023年島內臺胞來閩57.3萬人次。
目前,福建省內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位列全國第一梯隊,企業辦事“一趟不用跑”的事項超過了83%,經營主體數量從140萬戶增加到761萬戶,增長了4.4倍。郭寧寧強調,福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得益于“晉江經驗”,去年率先實施了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制定出臺了“1+N”政策措施,即舉全省之力支持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茂密森林在福建這片沃土上蓬勃生長,持續發展壯大,并重點從打造一流經營主體、一流政務服務、一流營商環境方面發力。
趙龍指出,“晉江經驗”成為引領晉江乃至福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如今的晉江,平均每7個人就有1個老板,每21個人就有1家企業。晉江的土地面積僅占福建全省的1/200,卻創造了全省1/16的經濟總量,成為馳名中外的品牌之都。”比如,安踏、361°、特步、恒安紙業、盼盼食品、七匹狼服裝等耳熟能詳的品牌都來自晉江。
據統計,福建的民營企業貢獻了本省約70%的經濟總量、7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就業崗位、90%以上的經營主體數量。“福建支持民營企業堅守實業、堅守主業不松勁,堅持一雙鞋、一張紙、一泡茶、一件衣服、一片玻璃、一塊電池等,堅定不移走創新路、吃技術飯,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涌現更多‘精品小店’。”郭寧寧說,福建將努力讓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