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創新亮相“八點見”發布會 數字技術助推民族音樂發展
日前,2024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云南省昆明市舉行。“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3月30日晚,隨著動人的旋律響起,論壇重點打造的活動之一——“技術賦能·八點見”創新項目發布會拉開帷幕。這一別開生面的開場節目《彩云之南》,由人民網數字人白澤、新華網數字人筱竹攜手人民網記者梁爽,以及15位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的少數民族師生共同演繹完成。在北京元客視界的運動捕捉技術支持下,數字人白澤形象靈活生動,動作流暢自如;歌曲的編曲、混音和人聲分別由歌幫AI音樂和華音·大縱AI人聲提供支撐,實現了真人歌手、舞者,與虛擬數字人、數字蝴蝶的夢幻聯動,展現著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無限可能。
“借助AI手段重新編曲,結合數字人互動演繹,這首創作于20年前的老歌有了新的風采。”《彩云之南》詞曲作者、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何沐陽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當“根源”的民族元素與“現代”的流行元素,以及“未來”的技術手段相融合時,自然而然能夠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展現出引領性的藝術魅力。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這些技術的賦能,不僅為內容創造注入了全新活力,更推動了形式的多元創新,讓傳統行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何沐陽認為,在AI技術的驅動下,音樂可能已經不單單是一種藝術理想,更是成為一種巨大的科技變量。這樣的改變使得人人皆可成為作曲家,人人皆可成為音樂制作人。面對未來音樂市場的變幻莫測,業內人士需要深入思考并積極應對。他強調,“我們要致力于創作更多優秀的作品,緊密關注時代變化發展,并善于運用AI技術推動音樂創作的進步。”
“除了《彩云之南》,我寫的《坐上火車去拉薩》,還有《達坂城的姑娘》《成都》《漠河舞廳》《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歌曲,每一首都蘊含著獨特的地域風情。”何沐陽認為,音樂在傳播上具有強大的能量,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界限,將人們的心靈緊緊相連。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通過廣泛傳播,不僅為當地文旅發展注入生機活力,更激發了無數人對這片土地的向往和好奇,讓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華大地的獨特魅力。
在技術手段日新月異的當下,民族音樂如何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吸引更多年輕人?何沐陽表示,在內容層面一定要守住根源,因為每一個地方的民族音樂都有其獨特的構成和表達方式,這是形成獨特魅力的關鍵。同時,在表現形式上,則要大膽創新,融合更多現代的表現手法。“這幾年的國潮古風已經展現出了很大的變化,通過融合各種形式和技術,讓年輕人感受到這是現代的、時尚的、潮流的,就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認同感。”
(視頻拍攝:王曉嘯、皇甫萬里;視頻剪輯:皇甫萬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