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培訓 委員修改意見被加入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在談到全科醫生時,總會忍不住激動起來。他在該領域根植20多年,不僅清楚地了解這個群體面臨的困境,更深刻地明白這個群體在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方面可以發揮的巨大潛力。
吳浩的這一關切問題,也體現在3月12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相比于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修改后的政府工作報告增加了“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培訓”這句話。
李強總理作完政府工作報告后,吳浩所在的醫衛界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討論。討論時,吳浩發言認為,應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入扶持全科醫生的相關內容,去年之所以出現兒科就診困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全科沒有發展好。
在小組討論會上,吳浩的修改意見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海潮的肯定。兒科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優勢學科,去年兒科就診高峰期,該醫院面臨了較大壓力。李海潮告訴記者,全科醫學是分級診療的基礎,如果我國的全科醫學發展好,老百姓到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將得到緩解。
今年,李海潮帶來了題為“加強全科醫師兒科患者診療能力”的提案,該提案已被立案。他指出,社區衛生中心的全科醫生是否有對兒童患者診療權限和處方權限,一直缺乏明確規定。在呼吸道感染流行季節,部分社區衛生中心開放對兒童患者的接診,是應對呼吸道感染人數短期劇增的應急之舉。
李海潮認為,要打造完整優質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全科醫師接診兒科患者是不能回避的問題。尤其在面對呼吸道感染流行挑戰的情況下,需要盡快采取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兒科患者診療能力相對不足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工作報告修改的內容很有現實意義。吳浩說:“培養培訓,這兩個詞用得特別好?!薄芭嘤枴笔侵竿诰颥F有可用的醫療人才,通過培訓,把適合的其他學科醫生轉崗成為全科醫生,可以解決燃眉之急,另外醫學生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畢業后繼續教育也應伴隨其職業生涯終身,這期間也需要不斷培訓;“培養”則立足長遠,從醫學生教育階段,加大全科醫學生培養的質量和數量,從源頭解決全科醫生人少的困境。
據了解,代表委員在小組討論會上對政府工作提出的意見建議,國務院辦公廳會進行逐條梳理,匯總后全部轉國務院有關部門研究,并要求有關部門就相關意見建議進行回應,回應工作要在全國兩會閉幕前完成。3月7日晚,吳浩就接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長陳昕煜的來電,表示對他講的內容和有關部門再進行共同協商。次日,陳昕煜又與吳浩視頻連線,并表示,吳浩提出的建議確實突出了問題導向,也指出了薄弱環節,特別契合當前工作實際。
吳浩所在的醫衛界對政府工作報告討論后,本報發表了報道《從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標點符號說起》,吳浩的修改意見也在報道中。該報道發布后,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有網友留言說這“都是一線、實際干活兒的意見”。
吳浩的確是從一線一步步走到現在的。2004年,吳浩來到基層社區醫院擔任全科醫生,一干就是近20年。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吳浩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冠疫情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先后直接參加了28場重要疫情防控戰役,還負責了多場重大活動保障任務。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授予吳浩“世川衛生獎”,以表彰其在全科醫學、初級衛生保健、社區防控等方面作出的貢獻。
今年是吳浩履職的第七年,其間他多次為全科醫生呼吁。連任全國政協委員后,他希望,當初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重大作用的社區醫療力量可以發展得更好、更扎實。為此,吳浩建議,應該提高全科醫學的學科地位,讓這個專業可以吸引更多優質的人才,同時增加全科醫學專業碩士的招生名額。從需求角度來說,老百姓的病大部分是常見病,而診療常見病正是全科醫生的優勢。
把優質的人才吸引來之后,還要用等價值的待遇把這些人才留在基層。吳浩表示,應該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引導更多的患者去基層就診,就診人數增加后,全科醫生的待遇、社會地位等方面也會提升。
目前,我國的全科醫生除了看病外,還承擔了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公共衛生任務。李海潮認為,其中有大量重復表格填報等非臨床工作,浪費了全科醫生的精力,應該把全科醫生從這些非臨床工作中解放出來。吳浩建議,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健康技術等方法,通過這些新質生產力去賦能全科醫生。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