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人的故事|欒帥:博士畢業后,他把工位搬到工地

發布時間:2024-01-17 15:05: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6日電(記者 牟昊琨 通訊員 陳卓 實習記者 任馨蕾)手握多項發明專利、名校出身、博士——輕輕拋出這3個標簽,“年輕有為”“人中龍鳳”的形象便呼之欲出。

  父母對欒帥的未來有許多展望,但無論如何,“去工地搬磚、釘釘子、拌水泥”這些事大概率不會包含在內。“供他這么多年讀書,是為了讓他找一份‘不濕鞋子不臟腳’的白領工作”,在原本勞累了半輩子的父母看來,這兩種職業就像兩條平行線一樣,不會相逢。

  2019年,欒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畢業后,不顧父母反對,在眾多名校伸出的橄欖枝中,他最終選擇把工位搬到“工地”,來到中建南方投資有限公司,把工地當作科研戰場,放下手里的筆和鍵盤,撿起錘斧鏟鍬,做工地上的“博士”。“我希望做點‘落地’的東西,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他說。

  博士進工地,感嘆“沒畢業”

  “施工現場是創新最好的沃土。”這是欒帥工作時的最大感悟。

  盡管早有準備,但第一次站在工地上,欒帥卻一點也輕松不起來。

  雖然是哈工大土木工程的博士,別人認為他什么都懂,但他到了現場,依舊感覺自己還是個“沒畢業的學生”:工地上很多東西,他只是在書本上看到過,但沒見過實物。

  這種“沒底氣”的感覺,頓時讓他壓力很大。不接地氣、不去現場,再多的理論知識也無濟于事。欒帥是一個喜歡用行動說話的人,于是他在入職第一天就申請到施工一線,在深圳地鐵13號線當一名普通技術員,每天七點半的早會結束后就戴上安全帽、背著圖紙“鉆”到工地,從樁基礎、地下連續墻到基坑工程和主體結構,每個環節他都認真對照圖紙和方案,指導現場作業;發現隱患立即上報處理,發現問題立即提出對施工方案的整改或優化建議。休息時,他還拉著工人聊施工現狀,看實際施工時存在的困難,了解哪些地方難施工……一來二去,他和大家都成了朋友。

  走出了第一步,他很快在工地“大展拳腳”……

  “學院派”變身“實踐派”

  在欒帥看來,建筑雖是個傳統行業,但每天都會遇到新的問題。有時光靠自己和團隊很難解決,不妨向外求創新,將項目需求和行業發展相結合,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欒帥記得參與深圳地鐵13號線項目建設的時候,多個車站場地內埋設著大量各類管線,錯綜復雜。有的需要遷改,有的需要保護。“按照以往施工經驗,如果一不小心破壞管線,對周邊居民生活會造成不便,嚴重時會造成周邊大面積停水、停電、停氣,還會有安全風險。”欒帥說,按照傳統方法,一般是把各類管線繪制在一張CAD圖上,并在地面做好管線保護標識。但是管線改遷過程中,經常會破壞管線標識而又不能立即修復,而且如彩色蜘蛛網一樣層層疊疊的二維管線圖對于施工人員來講,看起來就頭大,很難快速找出所需的信息。如何更便捷高效地進行管線遷改施工和管線保護管理,讓他傷透了腦筋。

  于是,欒帥要求團隊成員深入一線,在現場捕捉創新需求。同時,方案研討會、頭腦風暴是他和團隊的“家常菜”,一些新奇的創意思路常這樣誕生。最終,他們決定通過BIM技術,把原本用圖紙和表格呈現的管線分布,用三維模型動態展示。

  “在與管線工程師、土建工程師充分交流溝通后,我們開發了基于BIM的地鐵域管線遷改與保護工法,并開發了相關插件,可以將管線信息直接轉化成BIM模型,從而清晰、直觀地展示所有施工信息。地鐵施工過程中如果在哪個部位要開挖、鉆孔,可以從BIM模型里迅速找到那里管線的詳細信息,提前制定應對措施。”欒帥將通過BIM保存下來的數據比作人體中的DNA,地鐵施工現場的所有信息通過數字技術被永久保留后,使用者可以通過“一鍵查詢”,全方位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和“外表內心”。而運營維護、管理人員則可通過“智能感知”立即定位問題,追溯緣由,所有的結構構件、設備、管線以及之間的關系,都一目了然。

  考慮到施工現場不可能人人拿著電腦查看BIM模型,欒帥還將模型輕量化處理,并結合了AR技術,“在現場粘貼二維碼,掃碼后可以在手機、平板上查看各類管線埋置情況,并可以實時跟蹤定位。”項目應用了這個方案后,地鐵施工現場再也沒有出現管線破壞的情況。

  科技在提升工人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在助力建筑業向綠色低碳轉型。

  盾構渣土處理是地鐵建設長期面臨的一大難題。盾構渣土是隨著盾構機施工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渣土,它通常是泥漿狀,并且成分復雜多變,如果不及時處理,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為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欒帥和技術團隊在一個多月的日夜奮戰之后,建立和優化了盾構渣土的水洗、分類、分離、分級、除鐵和脫水等處理系統,有效解決了深圳地鐵13號線150余萬方盾構渣土的排放和污染問題。

  像這樣有關“突破”與“解決問題”的生動例子,在欒帥的職業生涯中還有很多。

  那些想來工地的年輕人,到底咋想的?

  把青春獻給工地,工地也還欒帥累累碩果。

  他帶領團隊參加2020年廣東省職業技能競賽,獲BIM技術員項目團體第一名,帶領團隊獲“智建杯”國際智慧建造創新大獎賽金獎、中國市政協會“市政杯”BIM應用技能大賽一等獎,累計發表論文、專利、工法等科技成果20余項。盾構渣土處理的創新方法,不僅大幅節省了工程施工成本,還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貢獻。

  從“學院派”到每天在建筑工地摸爬滾打的“實踐派”,欒帥的同事屠名,這位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也見證著欒帥的成長。共事這么多年,欒帥身上的一個特質一直讓屠名印象深刻——對工作中遇到的模棱兩可的答案堅決說“不”,“眼中容不得沙子”,他一定會將問題弄懂、弄透后才肯善罷甘休。他總是說:“技術是為工程現場作支撐的,要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工程與項目。”

  畢業于沈陽建筑大學的張超逸在和欒帥的共事中,一起把圖紙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建筑后,他現在也有了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要在工地上“讀一個博士”,更好地把科研與實踐結合起來,他覺得這是工程人最大的幸福。

  除了欒帥、屠名、張超逸,單位還有不少和他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在地鐵施工現場的并肩作戰中,不僅成功在工地推廣應用了各類前沿科技,更讓外界看到了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更多可能性和未來大好的廣闊前景。

  欒帥的徒弟,前兩年畢業于沈陽建筑大學的鄒棟宇就是被這“誘人”的前景吸引來工地的。

  這幾年,不少名校畢業生選擇入職施工企業,親身下工地體驗一線的施工作業,與建筑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有網友問,學歷這么高,為什么還要選擇到工地“自討苦吃”呢?

  欒帥說,當年他們班的同學,很多人畢業后都來到了工地,高學歷人才下工地不再是一件稀奇事了。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落實,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不斷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生態技術等高新技術進行創新性研究,邁向智慧建筑新時代,讓智慧工地愈發吸引年輕人。

  工作這幾年,欒帥也很清楚工地生活有多辛苦:夏天凌晨天沒亮就要起床趁涼快開工,冬天沒有暖氣;遇上深圳三伏天,到工地不一會兒就濕透衣衫,雙頰曬得發燙發紫,汗水止不住地順著安全帽帽襯流到眼里,蟄得生疼;夜間帶班的時候,蚊子隔著褲腿都能咬出好幾個包;在近60米的超深工作井施工之初,每天沿著梯籠在基坑“爬上爬下”直到雙腿發軟……

  欒帥說,這幾年的經歷和自己的知識結構讓他已經離不開工地了,“工地上確實是苦,可我不想把自己關在象牙塔里,工地上最能實現我的價值。”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亚洲伦另类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中文色婷婷|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最近2019中文字幕免费大全5|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最近更新|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最近2019在线观看中文视频| 痴汉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88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丰满熟妇A v无码区不卡|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韩国|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