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千里江淮 探悟中華文明 融媒理論文化節目《理響新時代》第七季“圈粉”青年
“我手上拿著都水官鐵錘,是安徽博物院的藏品,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我們不妨去出土地安豐塘尋找答案吧;我這里還有一張剪紙,好像講述了‘蘆衣順母’的孝道故事,我們一起找到答案進行解碼吧……”伴隨著主持人的講述,理論專家、文化專家與網絡達人帶領年輕受眾走進田野課堂,在一個個發生在安徽的古代故事和當下實踐中,深度探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這一場景出現在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大型融媒理論文化節目——《理響新時代》第七季《徽映風華》中,節目剛一開播就吸引了眾多青年的目光。
《理響新時代》第七季著眼“走江淮、看文明”, 用安徽故事講好中國道理,構建融媒理論傳播的新樣態。整季分成《一路走來》《一池活水》《一統江山》《一納萬象》《一同涼熱》5期節目,被國家廣電總局列入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重大主題宣傳策劃項目。
該節目分別聚焦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站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元素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通相融相合的視角,以安徽文化傳承與發展為切入點,通過“直播式調研+體驗式調研+沉浸式對話”三段展開,每到一處場景或講解一段歷史、或演繹一種非遺、或走進一線互動,深刻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生動解讀江淮大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實踐。
節目嘉賓、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武黎嵩說,節目既有專家的專業闡釋,又有網絡達人的通俗解讀,挖掘闡發安徽文化的思想精華,構建穿越歷史、深耕現實、洞徹思想的沉浸式理論學習場,打破固有演播室節目的局限,更加具有親和力、年輕態,讓青年感受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
安徽黃山市歙縣杞梓里鎮五春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工作人員凌金星觀看節目后感慨,節目蘊藏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展現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譬如,主持人和嘉賓通過走訪的形式,巧妙地將仁、孝等進行詳實的解讀,將古代先賢的精神面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宣講,沒有空洞的說教。
“通過觀看節目,我與沉淀在文化遺產中的先人思想交流碰撞,驚嘆中華文明‘源遠’的同時,思考何以‘流長’的必答題。”中國鐵路上海局蚌埠站團委書記孟婧雅說,作為一名基層團組織負責人,自己將結合車站“青春Young學社”思政工作品牌,在“小切口”“接地氣”的特色宣講中發揮啟智潤心、以史育人的重要作用,涵養進取品格、展現青年擔當。
據了解,節目與相關新媒體平臺合作開設“調研專欄”,主持人與網絡達人、文化專家展開“線上+線下”的雙重調研模式,跨時空、跨圈層進行主題調研,以網絡流量帶動節目熱度,并在積極回應網友訴求中,引導網友學習領悟黨的創新理論。
“大型融媒理論文化節目《理響新時代》第七季《徽映風華》,以全場景宣講、多維度體驗、跨圈層組合,打開了理論宣講新范式。節目中,歷史空間、虛擬空間、線上空間、現場空間有機融合,通過情景式案例、互動式實踐、沉浸式理論,為理論節目注入青春活力,讓年輕受眾看著故事悟理論、品著文藝化理論,是一堂生動的融媒大思政課。”安徽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邵曉暉表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