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國際青年聯盟主席阿伊坦·阿里耶娃:“一帶一路”是對青年的投資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貿易往來與文化融合之路。如果將‘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作比較,兩者的理念和愿景其實是相同的,但‘一帶一路’更關注對未來的規劃,對青年的投資。”在10月30日開幕的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上,來自阿塞拜疆的絲綢之路國際青年聯盟主席阿伊坦·阿里耶娃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開發綠色能源、推動數字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一帶一路”擁有廣闊前景。
作為最早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阿塞拜疆與中國在諸多領域開展合作,既有典型基礎設施項目,又覆蓋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2012年,絲綢之路國際青年大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召開。大會通過了《巴庫青年宣言》,并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青年聯盟,旨在促進跨文化和宗教間對話,創造互利合作,通過發揮絲綢之路國家青年潛力來促進可持續發展。
10年間,絲綢之路國際青年聯盟與“一帶一路”共同成長。“成立之初,我們只有15個成員國,現在已經發展到33個成員國,橫跨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 阿里耶娃說,“隨著越來越多的成員加入,我們就能觸及更多的國家和青年,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這正是‘一帶一路’過去10年里帶給我們的積極影響。”
在阿里耶娃看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雖在經貿領域,但它對共建國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影響,無論是老人、兒童還是青年。以她本人為例,2019年她赴北京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決定攻讀“一帶一路”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去年,她考上了維也納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國與歐盟之間的交通設施聯通,以及南高加索地區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可以說,‘一帶一路’影響了我的學術生涯。”
“中國和歐盟是歐亞大陸乃至全球互聯互通的主要參與者。”阿里耶娃在論文中寫道,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提出的互聯互通戰略高度契合,即“連通歐洲基金”(CEF)和“連接歐洲和亞洲”戰略。“南高加索地區在促進中歐聯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國與歐盟的互聯互通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為參加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阿里耶娃再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當今世界危機重重,如地區沖突、糧食危機、氣候變化、失業率高企等。我們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全球有12億(15歲-24歲之間的)青年,在共建可持續世界的過程中,青年扮演著重要角色。” 阿里耶娃指出,“我們必須繼續攜手前行,支持全球青年為建設一個和平的、可持續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