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聯合召開會議 加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和農業機械穩鏈強鏈
本報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郁靜嫻)日前,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召開全國農機裝備補短板暨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會議,要求加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和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走深走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的裝備支撐。
記者從會上獲悉: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啟動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兩年來,聚焦大型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以及智能化等領域的農機裝備短板扎實開展攻關,一批關鍵機具研發應用取得明顯進展,一些地方農機裝備產業集群正在形成,產業鏈韌性進一步增強,農機裝備正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備、綠色高效智能一體”邁進,但對標農業生產一線急需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
據介紹,當前要重點圍繞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提升單產、大豆油料生產水平提升、現代設施農業和智慧農業發展、農業防災減災救災等重點領域,加力推進高性能精量播種機、輕簡型玉米收獲機、移動式烘干機等急需急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要深刻認識新時代新征程發展農機裝備的重要性、緊迫性,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著眼于農業急需、農民急用,堅持“一大一小”加智能化方向,推動大馬力機械迭代升級,加大輕簡型適用機具研發推廣力度,推進智能化關鍵部件攻關等,努力補上農機領域突出短板,實現農業機械穩鏈強鏈。
要全產業全鏈條協同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和農業機械穩鏈強鏈。針對已經梳理排查出的短板弱項,區分輕重緩急、列出優先序,用足用好相關政策,支持優勢企業承擔專項任務,分級分類推進研發攻關。加快樣機熟化定型,在“一大一小”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啟動建設一批標準化規范化的熟化定型和推廣應用基地,建立快速便利鑒定與檢驗檢測通道。在農田建設中充分考慮農機作業和通行條件改善,將宜機化作為品種培育的重要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并推廣宜機化種植模式,持續拓展農業機具裝備應用場景。扶優建強農機應用主體,加快培育建設一批平急兩用的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強化機手田間實訓、實機操作,抓好作業質量監測。著力培育優質企業,努力打造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更多“獨門絕技”,推動工程機械、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企業助力農機裝備發展,培育建設一批農機裝備特色產業集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我國基礎教育經費投入達3.2萬億元
- 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論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
- 工信部: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
- 拱北海關多舉措保障通關順暢 北上港澳單牌車通關量突破100萬輛次
- 113.8億億次!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提供靈活實惠算力資源
- 進博會100%綠電辦展!新能源點亮國家會展中心每一盞燈
- 報告顯示:八成受訪外企預期年度利潤持平或有所提高
- (臺海觀瀾)臺胞尋根謁祖熱 開漳圣王文化牽兩岸
- 不斷開創金融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金融工作目標任務、謀定發展路線圖
- 農村物流助力鄉村振興 累計建設超15萬個鄉村電商和快遞服務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