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人士:香港應更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中新社香港10月18日電 (記者 劉大煒)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其間總結“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的豐碩成果,同時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對此,多位香港各界人士18日表示,香港是“一帶一路”的參與者、貢獻者,更是受益者,在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下,應更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面對當前國際形勢和全球經濟萎縮的背景,香港迫切需要開拓新空間,推動自身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因此,更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應該是特區政府優先重點項目之一。
劉兆佳舉例說,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中,香港可以在文化交流上構建平臺,利用“一國兩制”優勢,協助共建國家加強合作。同時,香港也可以利用“一帶一路”機遇,強化自身發展,加強與共建國家的關系和合作。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中國太平保險(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沛良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香港能強化各類專業服務,打造“綜合服務平臺”,香港保險業亦迎來無限商機。
陳沛良表示,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涵蓋的國家地區人口眾多,涉及領域較廣,地域差異性較大,且多涉及大型投資項目,復雜多樣的環境催生了大量解決特殊風險和個性化風險管理的需求,為香港保險業發展提供寶貴契機。此過程中也可以讓香港鞏固優勢,打造成為區域保險樞紐以及全球風險管理中心。
立法會議員、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表示,生產力促進局是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促成者之一。香港及大灣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經驗與實踐,為面臨同樣挑戰的東盟、中東等“一帶一路”新興市場提供重要的借鑒。
陳祖恒表示,展望未來,生產力促進局將多措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更輝煌的成就。相關措施包括:加強互聯互通,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以創新科技推動香港和大灣區新型工業化,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支持香港建設綠色智慧城市,促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加強香港和大灣區業界“一帶一路”科技、人才交流,支持民間交往;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助力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則表示,香港具備響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成熟條件,社會各界奮發作為,定能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更上層樓,同時實現香港自身更好發展。
姚志勝說,香港享譽國際的專業服務在支援“一帶一路”基建發展方面大有可為,未來亦應發展“一帶一路”高端專業服務平臺,推動設立“一帶一路”專業服務支援中心和仲裁中心,以與國際接軌的優勢,更好推動“一帶一路”基建合作互聯互通,回應國家與共建國家大量國際性專業服務中介需求和后勤支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共同之路|加納竹匠:當我學會點“竹”成“金”
- 多個行業展現活力韌性 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企穩
- 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國將全面實施專利轉化運用三年行動方案
- 海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前三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3.1%
- 提振企業“出海揚帆”底氣和動力 海南稅務精準服務助企走好“海外路”
- 國務院發布實施意見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未來五年我國基本建成高質量普惠金融體系
- 央企專業化整合迎新進展 14組項目集中簽約
- 聚焦重點領域 我國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這樣干
- 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措施到保障種糧農民收益——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看點解析
- 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傳遞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