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動的社團
編者按
社團,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們在社團中發揮特長、結交朋友、學習新知,讓課余生活豐富起來。在這個秋天的社團招新季,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面向全國高校社團發起“令人心動的社團”征集活動,邀請大學生講述生動精彩的社團故事,共同探討社團建設與發展。
這份邀請一經發出,許多高校社團成員都來分享屬于他們的社團點滴。他們有的在校園里發起豐富多彩的活動,有的到全國大賽中披荊斬棘,有的在學校里品味書香,也有的到戶外尋找野趣……一份份值得品味的經歷,沉淀在校園經歷里,給大學生活留下無限精彩和美好回憶。
——————————
雪域高原的呼喚:我在清華登山隊的不凡征途
清華大學 莊凌云
2022年,當時還是戶外“小白”的我觀看了清華大學登山隊攀登烏庫楚雪山的紀錄片,那令人震撼的風景和團隊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激發了我加入這個特別的集體的決心。于是我當即報名了清華大學學生山野協會,并參加了登山預備隊員的集訓與選拔。今年6月,順利通過選拔,我成為2023年清華大學登山隊的一員,和隊友們一起攀登了姜桑拉姆峰,擁有了一個專屬于挑戰自我、探索未知的戶外平臺。
加入登山隊,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山的壯麗,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我們共同為攀登計劃做準備,經歷了無數次拉練、野營、攀巖等團隊訓練,在追求共同理想的道路上攜手同行。在山上,每一個挑戰都把我們更緊密地綁定在一起,我們始終互為支持,共渡難關。
技術訓練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包括打繩結、模擬救援、建站與拆站、攀巖打保護等技能,每一項都對我們的身體和意志提出了考驗。尤其在實際攀登中,由于缺乏對真實雪況的模擬,雪坡攀登成為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這不僅考驗著我們的體力和技巧,更是對團隊協作能力的一次嚴峻測試。
真正踏足雪山之后,最讓我難忘的是,在海拔5660米的姜桑拉姆峰C1營地上,我們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四周的巨大冰川如同山的守護神一般靜靜環繞,星空下的我們顯得格外渺小。盡管身體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但我的內心卻充滿了滿足和安寧。幸運的是,經過之前的嚴格訓練,我們幾乎都沒有出現高原反應的癥狀。
在我眼中,雪山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存在。它寧靜而莊嚴,像是自然的守護者,讓每一個踏足其上的人都深感自己的渺小。每一次的攀登,并不意味著我們征服了山,而是山允許我們短暫地探訪。當我站在山頂,眺望那蒼茫的星空,能深刻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次戶外運動,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正如登山一般,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都值得我們去勇敢地邁出那“第一步”。也許,我們無法預知路途中會遇到什么,但正是這樣的未知和挑戰,讓我們的青春變得更加寶貴和有意義。
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是登頂雪山,還是面對生活的挑戰,我都將懷揣著登山隊那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精神,勇敢前行。
——————————
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我與“交龍”的故事
上海交通大學 楊之遠
2018年,我剛來到上海交通大學時,偶然在學院宣傳欄里看到了RoboMaster交龍機器人社團的招新海報,還在宣傳視頻中看到學長們親手設計、制作并調試的機器人走上賽場,與其他高校賽隊研發的機器人一較高下,場面震撼而熱血。于是,對機器人設計的熱情讓我毫不猶豫地報名了交龍戰隊的招新。
加入上海交通大學交龍戰隊后,我逐漸了解了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在比賽中,各個戰隊需要研發并制作步兵、英雄、工程、哨兵、無人機等多種機器人,每個機器人的成型都需要經歷機械設計、加工制造、裝配調試、嵌入式控制以及算法部署等諸多環節,其中包含了以機械、硬件、算法為主的技術點,極具挑戰性。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強調人機交互性,機器人設計完成后,需要操作手對其進行實時控制,而如何設計才能讓操作手更靈活、更方便地控制機器人,也是一個難點。比賽的最大特色在于機器人對抗性,在RoboMaster的賽場上,機器人的成績與成果并不靠傳統的競速得分,也不是由負責人通過匯報答辯的形式進行展示,而是通過與其他賽隊的機器人在賽場上進行射擊對抗,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示機器人的勝負。
剛加入隊伍不久,隊內的學長便帶領我們進入實際的項目中,在隊長和車組負責人的統籌與管理下,結合各個項目的技術經驗,我們在2019年的寒假期間完成了第一版機器人的制作,而我在寒假前參與的大彈丸發射項目的云臺方案也成功落實到英雄機器人上。在這段時間內,我們進行了長達數周的圖紙繪制、樣機制作和測試。當看到最后負責電控的同學調試完成后,機器人正常運作,我感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而對于未能完成落地的項目,我們也在老隊員的帶領下分析討論,找出項目存在的問題,進行經驗總結,為迭代升級做好充足準備。
在通過多次研發、測試、迭代的循環后,機器人終于可以踏上真正的賽場。每年的5月底前后是RoboMaster機甲大師賽的分區賽,通過分區賽選拔出參加全國總決賽的隊伍。在分區賽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其他隊伍的看家本領,也見識到了RoboMaster賽場上各個強勁賽隊的壓制力和技術優勢。
全國賽前,我們會進一步總結經驗、分析不足,對機器人進行優化,復盤分析分區賽中的比賽規則以及其他隊伍的優勢,并嘗試復現乃至超越分區賽時看到的強勁賽隊的機器人性能。技術研發困難重重,測試迭代也十分枯燥,但為了能夠讓機器人在賽場上有更優秀的表現,為了我們團隊能夠走得更遠,交龍戰隊的每一個人都鉚足了勁,更是有負責人干脆以實驗室為家,通宵達旦地研發設計。
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們將迭代升級后的機器人送上了賽場,并在2019賽季實現了隊伍的技術突破,刷新了歷史最佳成績,獲得了該賽季的亞軍。在接下來的兩年中,我選擇繼續留隊,培養新的交龍隊員,與他們一起并肩作戰,進行新一年的技術研發,正如當時隊內的老隊員帶我完成項目一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交龍精神在一代代隊員的更替中不斷傳承,RoboMaster與交龍戰隊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課堂上學不到的技術與知識,更是讓我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隊友,加深了對工程師精神的深刻認識!
——————————
鼓浪而來 踏浪而歌
廈門大學 盛雪
透過歷史的眼睛望見文學。當我們聊起廈門大學鼓浪文學社,就得從魯迅先生講起。1926年,魯迅先生受到時任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林語堂先生的邀請,來到廈門大學出任國學研究院教授,“鼓起時代之浪潮”,進而啟發民智、振奮人心,鼓浪文學社由此在他的指導下誕生。雖幾經沉浮,鼓浪文學社卻始終在廈門大學百年的歷史畫卷中熠熠生輝。至今,它仍然是校內文學愛好者的自由天地。作為廈門大學成立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學生社團,鼓浪文學社以悠久的歷史淵源和純文學的性質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一經相遇,我與這個百年社團的故事,也立刻變得生動起來。
在鼓浪文學社,我十分有幸地參與了“一本書的單向流動”共讀活動。文學社當時選擇了5本書進行傳閱,并在書中夾入鼓浪定制明信片,當書“漂流”到讀者手中,他們就可以在明信片上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在這場流動的閱讀中,我翻閱了其中一本——《忍不住想打擾你》,這是一個收錄了42個暖心瞬間的故事集,作者是擁有幾十只可愛小動物和數百萬讀者的神秘畫手——bibi園長。這本書讀起來很快,故事很簡單、很治愈。更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其中幾張字跡滿滿的明信片。一名落款“紫”的同學留言:“好溫暖的鯊魚弟弟呀。喜歡是藏不住的,捂住了嘴巴,也會從眼睛里跑出來。”“深夜讀完整本書,掃清了一切的emo情緒!我們都一直在用我們的方式去守護所愛的人呀。”落款“LM”的同學寫到。于我而言,與未曾相見的書友一同見證動物世界所映射出的人間的真情和善意,像是一次無聲的靈魂的交流,一場充滿愛的暖心接力。
當然,文學社也在非常努力地滿足我們與作家面對面的愿望。今年3月份,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浙江省作協主席艾偉先生受邀在廈門大學中文系舉辦講座,文學社對這場講座也進行了大力的宣傳。作為艾偉老師新作《鏡中》的忠實讀者,我一直在思考作者在這部作品中所拋出的“如何在破碎的生活中安頓心靈”的問題,對我來說,這場講座無疑又是一次文學盛宴。還記得當時我到達現場并不晚,但是臺下已經座無虛席。“什么是小說”“小說如何處理人的問題”……艾偉老師將這些命題一一拋出,又結合自身正在進行的文學創作,將他對這些命題獨到的見解娓娓道來。他注意到在眾聲喧嘩的社會中,人們更關注利益得失,而對精神生活缺乏重視,閱讀文學作品就是面對自我精神世界的時刻。文學具有撫慰人心的力量,因此在當下我們仍然需要文學,這一點既引發了我關于文學價值的思考,也堅定了我學習文學的信心。
今年是鼓浪文學社成立的第97年,可以說,向百年社慶邁進的每一步,都是堅實且沉重的。今年“新南方·鼓浪杯”文學創作與評論大獎賽在8月份正式啟動,這是社團的傳統比賽——“鼓浪文學大獎賽”的全新升級,范圍從鷺島三校(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擴展到“新南方”的八省。大賽目前收集到的作品數量是十分龐大的。作為大賽工作組的一員,我從大賽稿件的分類、整理、送審等工作中深刻體會到大賽的組織方為這個比賽所付出的心血,也感受到了來自高校學生滿滿的文學熱情。
“這不是一個屬于文學的時代,但總有屬于文學的人,”這是鼓浪文學社的標語,也是我們永遠不變的渴求與期待。
——————————
一步一印 逐夢前行
武漢大學 趙小鳳
2020年11月11日,當時讀大四的我走進了廣西選調生招錄宣講會的現場,現場正在播放時代楷模、廣西2016屆定向選調生黃文秀的宣傳片。“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來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宣傳片中黃文秀的扶貧事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意識到,我們這代人也可以在廣闊基層中揮灑汗水,奉獻力量。至此,成為一名選調生的念頭在我心里扎了根。
讀研后,為了進一步了解選調生的成長路徑,我加入了武漢大學選調生發展研究會(以下簡稱“選研會”)。
選研會于2017年創立,至今已有6年。6年來社團不定期開展政策宣講、經驗分享、備考培訓等活動,服務了千余名珞珈學子,幫助他們更好地走上選調生崗位。
在社團的兩年時間里,我接觸了幾名扎根基層的選調生校友,他們駐村扶貧、參與基層治理的故事無一不激勵著我,讓我對成為一名選調生的目標更加堅定。
選研會是武大校園里的“勤務兵”。2022年11月,在疫情影響下,備考學子面臨諸多問題。“無法參加線下模考怎么辦?”“距離考試只剩一天了,我們還能正常考試嗎?”“我的準考證還沒打印怎么辦?”選研會成員聞訊而動,火速聯系相關機構推進線上模考,確保同學們不耽誤備考進度。
為了幫助更多學子,選研會配合學校就業中心,耐心解答同學們的疑慮,收集準考證打印、送考等信息,直到確保同學們順利進入考場完成考試。
選研會是武大校園里的“聯絡員”。2022年5月,云南省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隊員、選調生校友賴樹金與我們聯系,希望開展“微光成炬 攜手‘童’行”系列活動。“大學圖書館是不是什么都有?”“春天會開很多櫻花嗎?”來自那朵小學的小朋友們或現場提問,或寫下書信,勾勒他們對大學的想象與憧憬。
一年時間里,我們開展“妙筆生花”“悅納自我”“博物館奇妙夜”“無人機器科普”等主題課堂,為鄉村兒童普及知識,培養他們自信勇敢的品格;發起圖書捐贈、書信漂流等多種活動,幫助完善農村書屋……也正是通過這樣的云端交流,我們直觀了解到駐村選調生的工作日常,他們在一點一滴改變著鄉村的面貌,同時也在無形中激勵更多的大學生走上選調生之路,共同匯聚起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
作為專注選調服務的社團組織,選研會努力搭建起連心橋,在校友離開母校奔赴基層之際,為他們送上祝福。在他們堅守崗位奉獻青春之時,將他們的故事曉諭各方,薪火傳承。而我們也在社團工作中受到感召,2021到2022年社團共有79名畢業骨干,其中56名成員接過接力棒,加入到了選調生隊伍中,共同點亮萬里星辰。
擊鼓催征,時不我待。現在的我正在為成為一名選調生潛心備考,這個過程或許漫長艱難,但我相信懷揣篤定的信念勤學精進,一步一印終會踏響圓夢步調。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