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領頭雁”帶動更多大雁陣 東北振興需要更多有活力的縣域城市
梅河口市區的公交驛站,讓吉林大學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威印象深刻。
這里的公交驛站不同于傳統公交站點,公交驛站里有桌椅、飲水機、咖啡售賣機、共享充電寶、衛生間、WiFi等設施和功能。在這里,乘客可以更舒適地等車,貼心、便利的公交驛站也成為推廣和服務梅河口旅游產業的一個窗口。
時下的梅河口市,城市整潔文明,街景如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東北小城里,劉威嗅到了一股創新與活力的新氣息。
劉威的老家在湖北仙桃。2003年,他從家鄉到長春求學至今,已經在東北學習和工作了20年。 其間,他走訪過很多東北地市和縣區。一些縣域城市面臨萎縮和式微,關鍵在于看不到新興產業和年輕人。
在他看來,盡管東北經濟拼不過江浙、廣深,但東北幸福指數非常高。幸福指數來源于哪里?挖掘和不斷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就會形成東北的新優勢。
曾經以能源產業主導的梅河口找到了發展新優勢。據了解,“十四五”時期,梅河口要全力建設區域現代化產業集聚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現代服務業中心,打造中國北方食藥城,建設高品質的海鮮城、不夜城、美食城、啤酒城和全域景區城。
劉威經常分享這樣的觀點:討論東北振興,不能一味地用經濟指標去衡量。
東北是中國工業的基礎和搖籃,全國的大糧倉。20世紀90年代,東北經濟出現衰退。國家啟動了東北振興戰略。
“十四五”時期開局之年,國家要求東北振興要實現新突破。這需要超越經濟的單一維度,將問題思維轉化為優勢視角,看東北振興如何破局。
在劉威看來,新時代東北要實現突破發展,需要用制度創新來引領人才流動、技術創新和資源配置。他認為,東北產業發展還要走內源式發展道路,選擇產業升級轉型時,要基于原有的產業基礎,實現“有中更優”。他舉例說,例如東北傳統的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現代農業和能源產業等,都可以進行升級迭代。
劉威期待政府相關部門從東北優勢視角出發定位東北振興目標,即“建設幸福東北、康養東北、生態東北、創新科教東北”。
劉威分析說,梅河口的創新和突破,正是重新定位東北振興目標的范例。在嶄新的梅河口,有新興產業集聚,當地不斷打造旅游資源,網紅打卡地和火爆的夜經濟也吸引著年輕人不斷聚集。
從經濟體量上而言,作為省級新區的梅河口市雖然無法與南方強縣相比,但可以在公共服務和生活舒適度方面,不斷做深、做強。在劉威看來,當下梅河口的發展模式值得在東北縣域城市復制和推廣。
東北的縣域經濟不發達,民營企業發展不充分,在集中力量發展區域中心城市的同時,需要有更多縣域城市被輻射和帶動,重新煥發活力。
因此,劉威建議,致力于全面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吉林省,除了發揮長春這只“領頭雁”的輻射主導作用,還要形成多點突破、群雁高飛的大雁陣。圍繞“長春經濟圈”,形成“V”字型隊列。在“V”字型隊列中,梅河口毋庸置疑是一只“明星雁”。
東北縣域城市的活力再現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回流。在劉威看來,無論是體制工作還是創業,只有讓年輕人看到縣域城市的發展前景,看到自己有用武之地,青年人才才能不斷涌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