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教你應對秋天“干眼癥”
“一到秋天,眼睛總是干癢,有燒灼感。”“每天起床都會覺得眼睛干、磨,洗臉后眼睛特別紅。”“看手機十幾分鐘,眼睛就會脹痛、流淚,很不舒服。”……最近一段時間,因眼睛不適到眼科就診的患者激增,經醫生診斷,他們都被“干眼”所困擾。哪些原因會引起干眼?如何才能預防干眼呢?
干眼為慢性眼表疾病
秋季氣候干燥,老人注重潤肺,年輕人重視潤膚,但往往忽略了眼睛也要預防“干燥”。據《2021眼健康及干眼科普報告》,我國干眼患病率高達21%-30%,也就是說每5人中至少有1人患有干眼癥。尤其是在干燥的秋冬季節,淚液蒸發過快,容易出現季節性干眼癥狀加重的情況。
在醫學上,干眼是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淚液的質、量及動力學異常導致的淚膜不穩定或眼表微環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應、組織損傷及神經異常,造成眼部多種不適癥狀和(或)視功能障礙。
7大因素是發病誘因
有7種情況可能導致干眼的發生。
1.全身因素
很多全身性疾病,尤其免疫系統疾病及內分泌系統失衡會導致干眼,如糖尿病、痛風、各種結締組織和膠原血管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
2.眼局部因素
包括感染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瞼緣炎、瞼緣結構異常等。
3.環境因素
包括空氣污染、光污染、射線、高海拔、低濕度及強風力等。
4.生活方式相關因素
如長時間操作視頻終端(電腦、手機等)、戶外活動少、長時間近距離平面固視、睡眠不足、吸煙、長期配戴角膜接觸鏡、眼部化妝及長時間駕駛等。
5.手術相關因素
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導致干眼的發生率較高。
6.藥物相關因素
包括全身及局部用藥。全身用藥:如服用抗抑郁、抗組織胺、抗膽堿、抗精神病藥物以及全身化療藥物等;局部用藥:如眼部使用抗病毒藥物、抗青光眼藥物及含防腐劑滴眼液等。
7.其他因素
如焦慮、抑郁等情緒也會導致干眼。
用電腦1小時應至少歇5分鐘
預防干眼,首先是要合理用眼。
減少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如果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要保證至少每間隔1小時休息5-10分鐘。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應注意調整好顯示器與眼睛的距離和位置,建議距離50-70厘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線10-20厘米,顯示器的亮度調到最大亮度的一半為宜。
其次是調整飲食。
注意保持科學的膳食結構,營養均衡,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適當增加飲食中豆制品、魚類、牛奶、雞蛋、胡蘿卜等食物的比例,以及注意補充維生素。
第三是增加濕度。
長期在空調環境內工作或高強度用眼時,瞬目頻率減少,淚液蒸發增加可誘發干眼癥狀。所以,這類人群應注意多眨眼,使淚水均勻地涂在角膜和結膜表面,減少眼球表面水分蒸發過快,同時可以適當使用眼藥水滋潤眼睛。在干燥的季節,采取一些保濕措施,如在房間內定期噴水或使用加濕器等。
第四是注重日常用眼保健。
盡量多參加戶外活動,感到眼睛疲勞時要適當休息,可做做眼保健操。
第五,積極治療可引起干眼的原發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結締組織病患者的規范治療都有利于干眼癥狀緩解。此外,積極治療感染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等眼部疾病,也可通過消除原發病來起到緩解干眼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現眼干澀等癥狀,需及時就醫,明確診斷,積極治療,以維護我們的眼部健康。
(北京老年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趙慧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