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技事業發展:匯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磅礴力量

發布時間:2022-09-05 15: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毅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順璽

  這是大國崛起關鍵性的十年,也是大國工程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十年。

  “天眼”探空、“蛟龍”入海、“神舟”飛天、“復興號”馳騁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中國人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細數這十年,你會發現,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一步步見證著祖國的偉大。

  十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中國正式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向世界科技強國全速邁進。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指出,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中國既是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

  1.自主研發,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

  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國把創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十年,是我國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接續奮斗的十年。作為我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不待揚鞭自奮蹄。

  圍繞深空、深海科技制高點,中科院研制的悟空、墨子、慧眼等科學衛星,使我國在空間科學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圍繞基礎學科研究,中科院產出鐵基高溫超導、納米限域催化、量子計算原型機、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高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引領我國在凝聚態物理、分子科學、納米材料、干細胞等重要前沿方向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聚焦創新,實現科技騰飛。

  “曙光”超級計算機的問世,有力帶動了相關新興產業發展;中科院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烴等多項技術成功實現商業化,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決方案;分離出世界上首個新冠病毒毒株,研制了多款疫苗、檢測試劑……

  進取突破,助力民族復興。

  2022年上半年,中國科技創新重磅成果頻出。依托“中國天眼”FAST產出的一批原創成果集中發布:FAST中性氫譜線測量星際磁場取得重大進展,首次揭示快速射電暴爆發率的完整能譜及其雙峰結構……中國在關鍵核心技術中不斷突破,充分證明我國科技實力進一步飛躍。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我國從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第12位,開啟了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

  “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事業的藍圖已經繪就,科技創新事業在不斷向前發展。”王志剛說。

  2.舉世矚目的國之重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工程科技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是我國工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說。

  世界工程,彰顯舉國體制優勢。

  貴州的群山中,有著“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不斷探索著宇宙的奧秘。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實現科學目標,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通過技術驗收。這意味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全面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這十年,一大批世界級工程相繼問世。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中國高鐵、中國大壩、中國橋梁、中國港口,向全世界發出一張張響亮的名片。

  中國制造逐漸成為高品質的保證,未來車、數據港,還有產業鏈供應、5G、北斗導航,新能源、先進核能、特高壓等,在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的背后,是一位位中國工程院科技工作者夜以繼日的身影。

  工程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工程技術助力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有力支撐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還有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川藏鐵路、東數西算等,科技助力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等,工程科技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江奔流,萬家燈火之間,由特高壓輸電工程連接。白鶴灘水電站首批400萬千瓦清潔水電,為華東地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7年,長達886公里的蘭渝鐵路全線通車。5年來,越來越多的省份填補了“高鐵空白”。中國高鐵通車里程超過2萬公里,躍居全球第一。創下最高運營時速、最低運營溫度紀錄的中國高鐵,如今開始“走出去”:興建土耳其第一條高鐵、俄羅斯第一條高鐵……

  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中國車……一個個奇跡般的工程,編織起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版圖,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3.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體制改革工作。

  讓數據多跑路,讓科研人員少跑腿。中科院通過搭建一體化實時報銷系統、開展智能直通報銷等方式,有效解決“報銷繁”難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需要填報的表格,由57張精簡為11張;科研經費中用于“人”的投資高達50%……以上這些舉措,大幅縮減科研人員用在報銷上的精力,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的時間投入科研。

  如何提升科研人員的成就感獲得感,是科技體制改革一以貫之的目標。只有不斷深化體制改革,才能更好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潛能。

  2018年7月3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這份長達14頁的文件,為科研人員繁重的評價負擔有效減負。

  “‘三評’改革,意在構建科學、規范、高效、誠信的科技評價體系,拒絕‘帽子多’、避免‘一刀切’,讓科研人員吃下‘定心丸’。”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沈華說,我國相繼開展清理“四唯”專項行動,出臺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SCI至上”不良導向的硬措施,“破四唯”“立新標”深入人心。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

  實施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基于信任的科技項目和經費的管理制度;樹立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大幅度增強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三評”改革有序展開,探索了分類評價的實現路徑……一系列人才制度改革,讓科研人員從煩瑣的事務中、從不合理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脫出來。

  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再到構建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創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增加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到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穩,科技體制改革譜寫出“多重奏”“交響樂”,改革釋放出的新動能和新活力不斷迸發涌流。

  積蓄中國發展的創新動力,“改革引擎”強勁發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中文字幕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中文无码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无码毛片AAA在线| 久久久网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在线视频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人妻aⅴ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中文无码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中文 在线 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