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山東十年巨變:積厚成勢 邁向新征程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可以說,與全國一樣,這10年是山東發展質量最好的10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10年,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10年。”8月20日,在中共山東省委“中國這十年·山東”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委書記李干杰說。
10年間,齊魯大地發生的巨變令人印象深刻。
這10年,山東作為東部沿海經濟大省,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并逐步在9個方面形成比較優勢:三次產業可以齊頭并進、供需兩端可以協同發力、新老動能可以相得益彰、各類企業可以比翼齊飛、陸海資源可以統籌開發、交通運輸可以四通八達、城鄉區域可以均衡發展、對外開放可以提檔升級、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
看總量,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上4個萬億大臺階,增加到2021年的8.3萬億元。看質量,山東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跨過3個千億大臺階,達到7284.5億元。“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2021年達到31.7%,4年提升10個百分點。看后勁,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7.8%,市場主體達到1380多萬戶、翻了近兩番,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2萬家、增長了7倍。
不僅如此,山東堅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積極構建山東特色區域協調發展格局。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成色越來越足,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我們牢記總書記指示,穩妥有序推進鄉村‘五個振興’,‘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煥發新活力,三澗溪村、代村、耿店村等成為新典型,產業融合帶動、鄉村共同體、生產托管服務等創造新經驗,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發布會上,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介紹。
10年間,山東民生福祉大幅增進,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山東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251.6萬省標以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0萬灘區居民實現了“安居夢”。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全面進步。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環保、優生態。這10年,山東堅定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環境質量連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能耗煤耗大幅下降,10年來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2%,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13.8%,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
與此同時,一個“銳意改革、勇闖新路”的新形象正在崛起。山東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樹牢開放強省鮮明導向,主動服務國家開放大局,全力塑造全面開放新格局,改革開放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這10年,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山東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水平持續提升。嚴格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好干部標準,努力鍛造強省建設的中堅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