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莫被消費“綁架”
李宛嶸
“七夕節”前后,無論是線下商超還是網絡購物平臺,早早地爭相推出各式各樣的商品促銷活動,一場“以愛為名”的消費熱潮正在不斷升溫。
從前的七夕,是“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钡睦寺欢竦钠呦?,有了“男朋友給我買了個名牌包”的攀比。當中國傳統節日逐漸被消費主義浪潮淹沒時,我們應當反思這樣的消費觀念是否合理,警惕傳統節日被消費主義所“綁架”。
首先,要回歸理性思考。消費主義時代,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都難逃被“策劃”和被“消費”的命運。在眾多營銷手段的裹挾下,仿佛動輒上萬元的名牌禮物、超千元的“節日套餐”就能與真摯情感、美好生活畫等號。面對誘惑,年輕人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和選擇,無論在平時還是節日期間,都要進行理性思考,量力而行購買真正需要的商品,切勿盲目跟風。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作為一個因美好愛情故事而生的節日,“七夕節”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及愛情的向往。節日期間,情侶間互送禮物、一起美餐一頓不但能有效增進感情,還能帶動經濟發展。但這并不意味著,越昂貴的禮物、越高檔的餐廳越能衡量感情深度。量力而行挑選一件實用卻并不昂貴的禮物,用心烹制一頓美味可口的晚餐,讓節日多一些“溫度”,遠比打著節日的幌子互相攀比,用冰冷的消費額衡量愛意更有意義。
再次,要尊重節日的文化價值?!按┽樒蚯伞薄捌呦Χ放t”“吃巧果送巧食”……事實上,包括“七夕節”在內的傳統節日內涵更加豐富,表達方式更為多樣,年輕人應將注意力放在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本身,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才有可能走出消費至上的節日“迷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