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實現淺層風精細預報保障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5月7日,天舟四號和長征七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團隊研發的關鍵區域淺層風預報保障系統,為船箭組合體安全轉運提供了技術保障支持。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淺層風精細預報保障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這一系統可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實時處理生成轉運區域淺層風可視化預報產品,通過立體形象的流體力學仿真圖像和一目了然的風力風向變化參數,實時向指揮部和工作人員推送氣象預報信息,從而為組合體轉運提供技術保障。
據了解,淺層風是指從地表至距離地表100米高度之間的風,風速和風向受下墊面環境和周邊高大建筑物影響而劇烈變化,對火箭的垂直轉運影響巨大。
“火箭在轉運時并沒有加注燃料,一旦風速過大,火箭很可能因為‘身輕’而失去平衡發生危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工程師張曉杰介紹說,淺層風隨高度的變化在內陸平原地區不大,在濱海地區則會加劇,對淺層風實現精細預報是發射場氣象預報保障的一項難題。
2018年,文昌航天發射場淺層風預報技術研究作為載人航天工程重點項目立項實施。經過多年努力創新,張曉杰所在的氣象團隊研發出關鍵區域淺層風預報保障系統,實現了場區淺層風定量化、可視化、精細化預報。2022年4月26日,項目順利通過終審驗收。
“這一技術在天舟四號船箭組合體轉運過程中表現出色,轉運現場發回的風場監測數據驗證了我們的預報精度達到1米以內,對于提升文昌航天發射場航天發射氣象預報保障能力意義重大。”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高級工程師楊道勇介紹說。
李國利 何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